「我愿放棄給我的任何遺產,將它們留給子安的子女。」
這段話截取自宋慶齡得知弟弟宋子安離世后的一封悼念急電,這份急電被寫就時間是1969年4月5日。
此時,距離宋子安意外辭世已過去一個多月。
頗為值得注意的是,宋慶齡這里提到的「給我的遺產」,實是之前宋家分財產時她所分得的那部分,這份財產宋子安一直替姐姐保存著。因為各種原因,死前,他已經對律師交代了遺產相關,很顯然,宋子安想把這些遺產歸還姐姐。
可姐姐宋慶齡卻在弟弟死后放棄了財產,而選擇將它們全部留給宋子安的子女。根據後來的歷史記載,宋慶齡當時送給弟弟子女的遺產多達60多萬美金。
無疑,這筆遺產在那個年代屬于巨款。
相比那些為了錢財傷了情感的兄弟姐妹,宋子安和宋慶齡當時的做法都讓人分外感動,他們能做到如此并非因為夠有錢,實際上,當時身在大陸擔任要職的宋慶齡經濟非常拮據。
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把錢給到彼此,只因為:他們都十分看重這段姐弟情。
宋子安死前的決定,無疑溫暖了孤獨的宋慶齡。因為政治,她成了宋家眾叛親離一般的存在,她的大姐宋靄齡、大弟宋子文、妹妹宋美齡、二弟宋子良都選擇了蔣介石,唯獨她選擇了共產黨。這種選擇,注定她會成為宋家最孤單的一個。
宋慶齡全家福(宋慶齡旁立者為宋子安)
越是孤單,宋家唯一沒有涉足政治的宋子安給姐姐的這一絲溫暖便越彌足珍貴。
宋家六個兄弟姐妹中,宋子安是年紀最小的一位,他比二姐宋慶齡足足小了13歲。但巨大的年齡差并未影響姐弟兩的感情,打小,宋子安便對這個二姐感情更加深厚。
宋子安與二姐格外要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二姐比其他哥哥姐姐更加包容他。
宋子安原本并不特別喜歡看書,可因為二姐喜歡看書,他便也常在二姐看書時抱著書坐在她旁邊看。有幾次,宋慶齡合上書本準備起身時,才發現一旁的宋子安已經趴在書上睡著了。
每每這時候,宋慶齡總是躡手躡腳地走過去仔細地端詳弟弟的小臉。她太喜歡她這個「小尾巴」了,他那麼可愛卻又那麼安靜,她怎能不生憐愛心呢。
在宋子安的心里,他的二姐幾乎是和天使一樣的存在,她從來不像別的哥哥姐姐一樣責罵他,每次他犯了錯,她總是第一時間安慰他說「沒事沒事,有二姐在」。
1913年,即宋慶齡自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大學畢業這年,孫中山「二次革命」失敗,宋家為躲避袁世凱迫害全家流亡到了日本。正是在這一年,宋慶齡接替姐姐宋靄齡成了孫中山的秘書。
宋家舉家流亡這年,宋子安年僅7歲。所以,這種日子對他的影響無疑是極大的,這以后,性格本就內向的他便更加內向了。
或許也是因為看透了政治之起伏的緣故,小小年紀時,宋子安便對政治很是反感。
1915年,宋慶齡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嫁給了比自己大27歲的孫中山。對于二姐的婚事,宋子安卻是宋家少有的支持者,在年僅9歲的子安眼里:姐姐嫁給喜歡的人,并無不妥。
宋慶齡與孫中山
1918 年 5 月,因為不堪流亡之苦,得了腎病的宋耀如在上海病逝。這年,宋子安年僅12歲。
父親的早逝改變了宋子安的一生,他經由父親的死懂得了人生無常,也因為懂得無常,他才越發對親情格外看重。
宋子安上中學以后,宋家便也越來越冷清了,因為哥哥姐姐總有各種事情要忙。每次他們回家時,最高興的一定是弟弟宋子安。他總能提醒母親:要準備這個,要準備那個。
每次哥哥姐姐回來,宋子安總第一時間沖出來迎接,他太喜歡一家人在一起的熱鬧了。即便到了暮年時,宋子安喜歡熱鬧的性子也半點未變。
和自己的哥哥姐姐一樣,宋子安在學習上半點不需要母親倪桂珍操心。不管在哪里學習,他的成績總是能拿到優異。
中學未畢業時,他便考入了上海的圣約翰大學。
宋子安在圣約翰大學最后一年時,他最親愛的二姐發生了遭受了平生的最大挫折:她的丈夫孫中山因病辭世了。這年,宋慶齡年僅32歲。
當年4月21日,宋子安停下學業陪同二姐前往南京勘察孫中山墓址。他并不知道怎樣安慰沉浸在痛苦中的二姐,但他知道:他即便不說話,也能給她力量。所以,全程,他都寸步不離地陪著她。
確認姐姐已沒有太大問題的1926年,考入美國哈佛大學的宋子安欲前往美國留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