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一定有好報,可能只是時候未到。今天故事中的老阿嫲,30年前的善舉,如今意外獲得回報,養女只因當初一個眼神,送「雙層大別墅」作為撫養的回報。
1.門外一聲啼哭,牽出一段母女情緣
那是30年前的一個清晨,49歲的農婦胡杏珍聽到門外有微弱的啼哭聲,順著聲音找過去,發現在門口竟是一個嬰兒啼哭,是個女孩,應該只有幾個月大,看起來身體很健康,但是一直哭泣不止。胡杏珍知道,是孩子餓了,熬了一些米糊喂給她吃,果然,她心滿意足的睡著了。
通過左鄰右舍的打聽,胡杏珍了解到,今天早上這樣的情景在這個女嬰兒身上還發生過6次,只可惜在每一次都好像是循環往復,她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家。胡杏珍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將她養大。
2.傷心往事縈繞心頭,始終堅持不怕貧困
其實,胡杏珍此前有過一段傷心難忘的往事,許多年前,相似的一幕也曾經發生過,她們夫婦曾經收養過一個幾個月大的女孩。只可惜,還未看到孩子長大,僅僅兩歲多的女兒便因病離開了這個世界,胡杏珍痛不欲生。
如今,胡杏珍和丈夫均已年過半百,夫婦倆在村子中或周邊村鎮做些零工,勉強維持生計,并不寬裕。然而胡杏珍的態度很堅定:「這麼小的孩子,禁不住折騰了,哪怕收廢品、撿破爛也要將她養大。」就這樣,這個嬰兒終于有了一個家,夫婦倆給孩子取名叫王冬紅。
3.壞消息接踵而至,擦干眼淚繼續出發
沒過幾年,一個壞消息宛若晴天霹靂:胡杏珍的丈夫在工資做工時不慎從腳手架上摔了下來,傷勢非常嚴重,1998年,在臥床養病一年半以后,還是早早的離妻女而去。
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都壓到了胡杏珍身上……
真應了胡杏珍當初的那句話,為了養活全家,胡杏珍白天種菜買菜、傍晚到附近拾荒,頑強的撐起了這個家庭。或許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王冬紅也早早地長大了,主動為母親分擔家務。
4.求學之路一波三折,為了生計早日工作
國中畢業那年,王冬紅的成績優異,考入高中,但是想到學費較高,王冬紅趁著假期到外面的飯店打工,希望湊足學費。然而,到了報道的那一天,依然還差了一點錢,于是,她決定暫緩報道,繼續打幾天工。沒過幾天,她國中的班主任恰巧來到她打工的飯店吃飯,問起她沒去上學的原因,王冬紅沒有隱瞞。
班主任也是個善良的人,同時,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讓王冬紅先去讀書,別的事情不要擔心。在班主任的協助下,當地的公益組織得知此事,找到了3為好心人,出資供王冬紅完成了學業。高中畢業后,王冬紅沒有選擇讀大學,而是希望早早的掙錢,回報所有幫助過她的人。
5.女兒初長成,母親滿足樂開懷
或許是否極泰來,王冬紅不僅在城市中立了足,還找到了一個踏實可靠的丈夫,兩個人做些生意,小日子紅紅火火,不久后,王冬紅產下一個女兒,胡杏珍「晉升」外婆。
看到女兒的日子越來越好,胡杏珍每天都很開心,經常從農村的家中奔波很遠到城市中看望女兒,女兒想將母親接到城市來住,但是母親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習慣,離不開老家。這讓孝順的王冬紅為難了,在丈夫的鼓勵下,王冬紅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6.母親養我小,我養母親老
丈夫十分支持王冬紅的決定,兩個人將這幾年做生意攢下的錢湊了湊,一共150萬,用這筆錢夫妻倆在胡杏珍老家蓋了一棟2層大別墅。王冬紅回憶,小時候母親看到別人家蓋新房總是露出羨慕的眼神,如今,也要讓母親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新房落成那天,街坊鄰居紛紛稱贊王冬紅「孝順能干」,王冬紅卻不認為如此,她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母親養我小,我養母親老。」
如今,母親胡杏珍已經年近八旬了,每天曬曬太陽享受天倫之樂,王冬紅每天都會抽時間回家陪陪母親,王冬紅現在有個夢想,那就是希望母親健康長壽,這樣她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報答母親了。
誰能想到,原本沒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如今成為了最親近的人。大家怎麼看?
相關閱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