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過,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偉業中,竟然有一片領土始終未能征服?這片神秘的土地究竟有何特殊之處,讓秦始皇都選擇了放棄?
在中國古代,統一天下是每一個雄主的夙愿。秦始皇嬴政自13歲登基起,就懷揣著這個宏愿。他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然而,就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卻有一片領土始終未能納入版圖,那就是閩越之地。閩越地處東南沿海,山川阻隔,與中原地區交通不便,曾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征討百越,秦軍兵分五路,從不同方向進攻百越各部落。但在攻打閩越的過程中,秦軍遭遇了頑強的抵抗,最終未能徹底征服。
為何秦始皇會放棄征服閩越?這背后是否另有隱情?閩越之地又有何特殊之處,讓秦始皇都選擇了放棄?
閩越之地位于今福建一帶,地處東南沿海,山川阻隔,與中原地區交通不便。這里曾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閩越國,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
在戰國時期,閩越國國力強盛,國王無諸率領軍民浴血奮戰,令秦軍在此吃盡了苦頭。公元前212年,秦將章邯攻克閩越國都冶,俘虜無諸。但出人意料的是,秦始皇并未將閩越納入版圖,而是實行了「羈縻」政策,讓閩越舊貴族繼續統治。
這一決定的背后,是秦始皇對徹底征服閩越代價的權衡。閩越地區遠離中原,民風彪悍,如果強行推行郡縣制,恐怕會激起當地人的反抗。不如采取懷柔政策,讓閩越人心悅誠服地歸順秦朝。
然而,秦始皇的這一決定并未完全奏效。閩越人并不甘心成為秦朝的藩屬,他們在暗中積蓄力量,伺機反抗。據史料記載,無諸被俘后不久,他的兒子無彊就在閩越發動了一場叛亂,雖然很快被秦軍平定,但它表明了閩越人反秦的決心。
閩越之所以能夠保留這種獨特性,與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淵源有關。
閩越地處東南沿海,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與中原地區往來較少。加之閩越曾經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有著自己的文化傳統,這些因素都使得閩越文化得以延續至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征討百越,秦軍兵分五路,從不同方向進攻百越各部落。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期間秦軍與百越各部落展開了殊死搏斗。
東路軍由章邯率領,沿著閩江一路東進,攻打東甌和閩越。無諸起初有些動搖,但在群臣的勸說下,還是決定抵抗秦軍。于是,章邯下令發起總攻,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終于攻下了閩越國都冶。
中路軍則分為兩支,一支從南昌出發,進入廣東北部;另一支從長沙出發,直取番禺,攻打南越各部落。
南越地域遼闊,山川險阻,秦軍很難推進。據史料記載,南越王趙佗曾率領數萬大軍,在番禺附近的石門山與秦軍激戰數日,雙方傷亡慘重。
西路軍的任務是攻打西甌和駱越。西路軍分為兩支,一支進入廣西,攻打西甌;另一支進軍桂林,攻打駱越。西甌國雖然國力強盛,但面對秦軍的攻勢,還是節節敗退。駱越國則在尉佗王的帶領下,與秦軍展開了殊死搏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