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熱辣滾燙》幕后紀錄片上線,比原定上線日期推遲了近2個月。
幕后紀錄片分為三集,首先上線了第一集「冒險」。雖然距離看電影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但當紀錄片開始播放,回想起電影中的一幕幕,紀錄片的第一分鐘就讓我淚崩了。
第一集《冒險》聚焦電影前期籌備和第一階段拍攝,不過采用「倒序」的方式,紀錄片第一幕就是電影殺青,賈玲拍完了最后一場擂台戲份。一邊的工作人員喊「比賽結束了」,另一邊接著喊「上菜了」,這一天是2023年11月,賈玲興奮又輕松的在擂台上四處走動,台下工作人員說「殺青了,導演吃塊蛋糕吧!」這時賈玲一邊笑一邊哭著抹眼淚,台下的人也跟著抹眼淚。
賈玲在台上說殺青這一天,她在來的路上目睹了交通事故,她感慨殺青的路對她來說真的是太難了。「有那麼多拍電影的方式,我選擇了一個最笨的辦法;有那麼多殺青的路,我走了最難的一條。」這種真情流露的表達,實在讓人心疼,眼淚再也繃不住了。
這枚重量級「催淚彈」炸出來之后,紀錄片正式開始,總結來說,在這集紀錄片里賈玲要表達的有三個重點。
第一, 是拍攝《熱辣滾燙》的心理壓力
不少人覺得《熱辣滾燙》拍攝水平沒那麼高超、電影品質沒那麼出色,誠然,受限于導演水平,賈玲確實沒辦法和張藝謀相提并論,但她的創作壓力和拍攝難度是顯而易見的。
紀錄片先是將時間拉回到2022年的大眾電影百花獎,當時《你好,李煥英》不但票房拿到54.13億,還拿到了六項提名,賈玲名利雙收。
這段看似和《熱辣滾燙》沒什麼關系的視訊素材,目的是向觀眾暗示賈玲所面對的巨大心理壓力。賈玲有蓬勃的創作欲,也有成熟的劇本、很好的構思和想法,但《你好,李煥英》的成功,在她準備拍攝《熱辣滾燙》時已經是巨大的負擔和拖累,票房不如前作怎麼辦?讓投資方虧錢怎麼辦?讓觀眾失望怎麼辦?
《你好,李煥英》的起點太高了,這一部是拍母親,自帶巨大的情感沖擊力,但《熱辣滾燙》是拍自己,加上自己幾乎固化的喜劇人形象,想要感動觀眾太難了。賈玲心里清楚,《熱辣滾燙》不是動作片、不是特效片,想要征服觀眾,不靠共鳴和感動還能靠什麼呢?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當時賈玲的位置,會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紀錄片后面給出了很多細節,有賈玲對劇本的反復推敲、對細節的精雕細琢,還有對自己的懷疑等等,站在創作的起跑線上,賈玲面對的是比其他導演更大的壓力。
第二, 是拍攝過程中的生理壓力
和電影里一樣,賈玲沒有過多的涉及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過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