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乾隆感情生活大體可歸結為,早年專情皇后富察氏,「中年淪陷」于后宮生活多有放縱,晚年歸于平淡。
乾隆十四年,為了紀念自己的情感世界,乾隆特意叫來西方畫師郎世寧為乾隆后宮生活進行畫像,一時之間,帝國的紅墻之內風花雪月,百花爭放,多姿多彩。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后宮的容顏得以定格在畫卷之上,在生冷的后宮之中平添了鮮艷的顏色。
「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是一位妃嬪所畫的像,其中皇帝、皇后、令妃為郎世寧所畫,其余七人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畫,最后三人是宮廷畫家續畫的。」這是關于「乾隆及后妃圖卷」的注解,曾參與日本畫展,這幅就是著名的清廷《心寫治平圖》,別稱乾隆帝后妃嬪圖卷,原藏于圓明園。現收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畫卷上所繪的13位人像,從右到左依次為:「乾隆、皇后、令妃、舒妃、慶嬪、穎嬪、忻嬪、惇嬪、貴妃、純妃、嘉妃、順妃、和循嬪。」這些女人均為頭戴冬季服冠、身著冬季龍袍的半身肖像,屬于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
從人物神態、氣質來看,畫風均出自宮廷畫師郎世寧和弟子的手筆。
乾隆一生有「名分」的后妃41人,畫卷上則只有12人,這些女人的榮辱浮沉,都取決于乾隆的喜怒哀樂。畫卷的旁邊注明了「乾隆元年八月吉日」的八個大字,并標明了作畫的時間,可知在乾隆登基之處便選出了以富察氏皇后為首的龐大后宮陣容,也表現了這個新皇帝登基之初的躊躇滿志和幸福美滿。
其中的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雍正五年七月時才年滿16歲,是雍正親自主張賜封為皇四子弘歷的嫡福晉。弘歷登基后,25歲的富察氏便被立為皇后,在26歲的乾隆的設計下,郎世寧花費巨大精力對乾隆情感世界進行描寫,以此契合新皇帝的情感世界,加之富察氏皇后是乾隆彼時最為傾心的女子,在后宮中可謂「寵愛于一身」,然而在數年后便因病去世,給乾隆的情感世界巨大打擊。
富察氏畫像
穿越時光,且讓我們慢慢打開畫卷,看一看筆墨下掩飾不住的曾經宮中的美麗,翻看她們并不復雜的生平。
令妃,出生于雍正五年,初入宮時為貴人,乾隆十年封為令嬪,四年后晉升令妃,也就在不久后被郎世寧畫進這幅畫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未能被立為皇后,原因是富察氏皇后去世和烏拉那拉氏被廢后,乾隆不再設立皇后,六宮的事務均由令妃主持,她一生共養育6位子女,後來的嘉慶帝就是其中之一,在嘉慶登基后追封她為孝儀純皇后。
舒妃,葉赫那拉氏,滿洲正皇旗人,侍郎納蘭永綬的女兒,其曾祖父是納蘭明珠,出生于雍正六年(1728)六月初一,乾隆六年14歲時被選入宮,賜號貴人,同年十一月冊封為舒妃,乾隆十四年四月,葉赫那拉氏晉封舒妃,畫卷上的舒妃應為這年繪制,乾隆十六年生育皇子,一生平淡無奇,在49歲時去世。在其去世后,乾隆親自在其棺槨前祭奠,并下發諭旨,要求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和內廷行走大臣都要披麻戴孝,規格不低。
舒妃
慶嬪,即慶恭皇貴妃。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乾隆初年入宮,是入宮較早的妃子之一,號陸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封慶嬪,乾隆二十四年晉慶妃,九年后晉慶貴妃,卒年51歲。由于乾隆兒子嘉慶為其親手撫育成長,感情跟生母并無二致,「仁宗以嘗受妃撫育,準尊為慶恭皇貴妃。」在乾隆三十九年時,慶妃去世,乾隆為其輟朝五日,并派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二子、黃十五子為其披麻戴孝,數十年后,當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慶便著手將慶妃作以定位,可知其對嘉慶的感情十分深厚。
「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清史稿》
慶妃
穎嬪,即穎貴妃巴林氏,都統納親的女兒,蒙古鑲紅旗人,生于雍正九年,初入宮時賜號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冊封為穎嬪,嘉慶三年晉為穎貴妃時說:「穎妃在位年久,且年過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