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做「2件小事」,孩子的記憶力一天比一天強,大腦更聰明
2024/03/23

去朋友家玩,只見她兒子寫作業,那叫一個痛苦。

「媽,這個字怎麼寫的?」

「媽,這個字念啥?」

「媽,我上冊的數學書呢?這個公式不會啊。」

這些知識不是都學過嗎,怎麼還老要問?朋友不耐煩了,對著兒子就是一頓咆哮。

兒子委屈巴巴,一邊撓頭一邊不好意思地說:「我忘了......」

小小年紀,記事不快,忘事到快。朋友氣得直嘆氣。

按理說,小孩子記性應該很好啊,怎麼一用到學習上,他們就跟「上了年紀」似的,啥都想不起來?

在重溫《全腦教養法》后,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

一:記憶的本質

一提到檸檬汁,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酸,對不對?

你都還沒喝呢,咋就知道它酸呢?

廢話,我以前喝過啊,當然知道它酸了。

你看,這就是記憶。過去的體驗,對我們現在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影響著我們的理解和認知。

過去的經驗,是怎麼影響我們現在的呢?

當我們經歷一種體驗的時候,神經元就會被激活。而大腦中的各種神經元,又是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形成了聯想機制。

當提到檸檬汁時,記憶會讓你聯想起過去的經驗,從而激活現在的神經元。所以,即便你沒有真正喝檸檬汁,你也知道,那是酸的,甚至都不自覺流口水了。

也就是說,記憶的本質是——聯想。

還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是80、90后,當聽到周杰倫的某首歌時,你想到的,肯定不只是它的歌詞,還會有你曾經歷的那個時代,或者還會忍不住感慨一句:「那是我的青春啊!」

你看,記憶,它不僅讓你記起某件事,還會讓你回憶起當時那種感覺、情緒

不僅如此,記憶帶來的情感,會促使我們期待下一步將要發生的事,從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比如若在孩子的記憶中,寫作業就是看不懂題、寫不對答案、挨父母的罵,那當他一提起筆時,他的感知就是「痛苦、煎熬」,那他下意識的反應就是逃避。

于是,你會看見,孩子一寫作業,就開始口渴、肚子餓、渾身難受,身上哪哪都在動,就是大腦不動。

二:記憶分為兩種

除此之外,記憶還分為兩種: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有啥區別呢?

來,背一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我想,你應該能張口就來。

但如果,我要你回憶一下,你小時候學這首詩的場景呢?

那難度老大了,我得好好想想。

好好想想也不一定能想起來!

你能不假思索、下意識就做的行為,屬于內隱記憶(背滾瓜爛熟的詩)。而要努力回想起過去的經驗,回到意識層面的記憶,就屬于外顯記憶(回想當時的場景)。

所以我們現在能明白,孩子覺得讀書難、背的東西很快就忘,這應該是他的知識點,在外顯記憶中存得比較淺,需要很努力才能回想出來,甚至直接遺忘。

知道了記憶的原理,那我們可以怎樣做,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三:每天堅持做2件小事

我們每天堅持帶孩子做2件小事,孩子的記憶力會一天比一天強,寫作業也許不再喊難。

①閱讀——拓寬記憶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座圖書館,那孩子經歷的事情、學過的知識,就都會儲存在圖書館中。

你想想,閱讀少的孩子,他的「圖書館」里,是不是藏書就很少?

當遇到難題時,他能用到的知識點就少得可憐。寫作業就好比要他寫篇論文,這麼難的事,他怎麼會喜歡做呢?

但閱讀多的孩子,他的「圖書館」中,就有各種各樣的資料可供參考。再加上記憶的聯想機制,隨便一個知識點,都可以讓孩子聯想起各類知識來

不就是個小公式嘛,就算忘記了,但運用聯想的原理,我推都給你推導出來!

所謂學霸,就是這麼厲害!

②復述——加深記憶你有沒有發現,當你一下子記太多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會在腦海里打結?

打結就對了。

因為短時間內的記憶存儲,是有限的。當孩子大量記的東西只停留在表面時,他的外顯記憶不深,沒過多久就忘。

孩子閱讀也一樣,如果看了很多書,卻不知怎麼用。那這些書,可能就如雜物般,亂七八糟堆在「圖書館」中,想用的時候找不到。

這可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要充分利好一個部位——海馬體。

我們去圖書館中找書,會用到一個「搜索引擎」對不對?把書名一搜,它的擺放位置、具體信息就出來了,很容易找到。

海馬體,大概就是我們大腦的「搜索引擎」。而要用好這個搜索引擎,最好的方式就是復述。

當孩子學到一個知識點,或者看了一本書,我們可以邀請他把內容復述出來。

你看過了,這個知識不一定是你的。但你通過復述說出來,這個記憶可能伴隨你很久很久都不會忘。

這是因為,通過復述,海馬體會和大腦中的各部位共同運作,將形象、感受等全部串聯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加深記憶。

也就是說,當孩子搜索一個知識點時,它的完整信息就會呈現出來,而不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當一個孩子腦海中的知識面,不僅有寬度,還有深度的時候,那學習、寫作業對他來說,又是什麼難事呢?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唐朝軍隊威震西域,為何總是不把弓弩放在眼里?
2024/04/20
日系演員深田恭子:微胖界的純欲風格創始人,演技炸裂顏值在線,這誰頂得住?
2024/04/20
50歲女港星定居日本農村,發福打扮隨便似農婦,已棄演從商多年
2024/04/20
古代男子與小妾同房,為何要求妻子在一旁圍觀?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2024/04/20
謝霆鋒張柏芝的三子之謎:王菲「道出實情」,為何不給謝霆鋒生孩子?
2024/04/20
「靠劉海」就別說顏值高了,8位明星告訴你,真正帥的人「根本不靠髮型」
2024/04/20
一口氣看懂東吳四大家族!朱張陸顧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2024/04/20
中國改朝換代第一姓:每逢亂世此姓必出奇人,還總是起到關鍵作用
2024/04/20
吳鎮宇15歲兒子「輸光財產」丟失影帝竟令人生變灰:生命沒有意義
2024/04/20
江西村民把古墓改成豬圈,挖古磚蓋10棟房,挖出最大的漢墓群
2024/04/20
佛系瘦身反而瘦了?5款低中強度運動推薦:每天只需30分鐘,竟能帶來的驚人減肥效果!
2024/04/20
4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小心「隨手壞習慣」髮質越來越毛躁、「用這洗髮」髮量日漸稀疏
2024/04/20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三位名將,完全可以取代皇帝,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2024/04/20
耿炳文:朱元璋「妙計」拉攏,48年效忠,為何留下一個難解謎團?
2024/04/20
司馬懿立遺囑:不準子孫為我掃墓,時隔多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2024/04/20
漢武帝駕崩后,年僅8歲的劉弗陵即位,為何漢朝卻沒有發生內亂?
2024/04/20
太罕見了!1983年「老貴陽」,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0
太罕見了!一個清朝醫生,拍到了1905年的西藏
2024/04/20
老照片:除了圓明園,這座皇家園林,也被英法聯軍燒毀了
2024/04/20
大明滅亡后,讓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去了哪?說出來你或許不信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