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親密關係:兩個人沒有劇烈的爭吵,更沒有肢體上的衝突,在外人看來經常秀恩愛、打情罵俏、算得上「幸福美滿」,結果私底下,親密關係中的一方卻總跟人抱怨自己情感生活很累,很辛苦。
在他們身上,彷彿有某種看不見的暴力,由一方施加給另一方,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知道有多痛苦。
和我們常說的「冷暴力」不同,這其實是親密關係中令一種更不明顯的情感暴力:「精神虐待」。
01.什麼是「精神虐待」
精神虐待是一種間接暴力,比直接暴力更讓人難以察覺,但也更常見。在愛情中,往往表現在不尊重伴侶,說謊或者單純的操縱行為。
施虐者看似沒什麼虐待行為,但言語、舉止間都會透漏出明顯的虐待意味,比如言語攻擊、羞辱、諷刺、貶損。
精神虐待的手法往往也十分細膩,不著痕跡,旁觀者很容易將其誤解為兩人所謂的「親密互動」,或者「打情罵俏」。
例如,有人會在和朋友聚會時開玩笑說女友不夠性感,沒有吸引力;當眾嘲笑伴侶的隱私和生活習慣,說他在家裡各種髒亂懶;長期貶損另一方的工作能力。
不會在伴侶工作受挫的時候給予安慰,反而一再地告訴他「你就是沒辦法做好這些事」,好像自己是為伴侶好而提出的「中肯建議」;經常表現出心情不好的樣子,只有在對方」百依百順「的情況下,才願意高興一下。
02.
精神虐待中,施虐者和受虐者的特質
在親密關係中,施虐者其實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傳達了「我沒那麼愛你」的信號,但是從來不會明說。他們總是在企圖壓抑對方,來鞏固自己的主宰地位。
精神虐待的施虐者往往有自戀、自大、缺乏責任感、偏執等特質。他們總是鎖定在受虐者暴露在外的弱點加以打擊,希望用這種迂迴的方式控制對方。
同時,精神虐待中的受虐者,往往很少會有「被害者意識」。理想的受虐者是敏感、善良、又愛責怪自己的人。他們總會為施加傷害的一方辯護,總去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並為施害者找出情有可原的理由。
在這場精神虐待中,自己不是「默許」,就是「共犯」,總之就是個令人心疼的小受氣包。
當伴侶諷刺你的樣貌身材時,另一方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夠迷人,對方才會如此,自己應該增加自身的魅力值;當伴侶貶損自己的工作能力時,也常常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做不好這些事,不然就不干了;
當伴侶在身邊的時候也會更加焦慮,更無法專心做好自己其實早已熟練的工作;當伴侶總是冷漠的回應一切互動信息時,又會內疚自己是不是又做錯什麼事了,伴侶為啥就不回應呢......
03.
認清施虐者的兩種手段
在心理學的臨床案例研究中,施虐者往往會採取兩種手段:「引誘」和「掌控」。
引誘:精神虐待的施虐者在親密關係初期,出于「自戀」,會不斷給對方展示自己的正面形象,或者透露自己曾受過的某種傷害,讓對方沉迷在自己的正面形象中,並產生保護欲,使自己成為對方唯一迷戀的對象,讓自己被「理想化」。
在接下來的相處中,施虐者很可能會通過各種方式,影響、干涉、操縱對方,讓對方自信心減損,失去客觀判斷。
掌控:在「掌控」階段,施虐者已經成為這段關係中的主宰,受虐方已經丟掉主動權了。施虐者會通過要要挾的手段來控制受虐者。只有在受虐者「聽話」的時候,才會讓受虐者好過一些。
而當受虐者習慣了這種模式後,總是會認為「只要我再聽話一些,我再對他好一點,他就會珍惜我了。」啊,實在令人太悲傷了。
04
施虐者的「溝通」
在一段精神虐待關係中,為了牢牢地掌控受虐者,抓住親密關係中的主動權,受虐者常常會製造一種溝通的假象。
「你想多了」、「我沒有針對你」、「我就是心情不好」、「你不要小題大做」、「我們在討論根本不存在的問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