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的背后,往往掉落著諸多的歷史碎片!」,神話故事帶有強烈的夢幻色彩,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載體。
后羿射日就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故事中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勇敢、無所畏懼等「精神氣質」就特別讓人向往。
然而,遠古時代的諸多神話故事,在考古學家的種種意外發現中,有一部分所謂的神話故事竟然「參雜」著很大一部分真實歷史。
比如說后羿射日,在一次考古中,經過嚴密細致的研究,考古學家們發現,后羿射日可能被誤讀了,在這個故事的背后很有可能是一場遠古戰爭,而且后羿射的并不是太陽。
后羿射日這個神話故事,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夠輕松背誦下來了。相傳在遙遠的遠古時代,天氣的炎熱程度已經達到了特大旱災的級別,莊稼顆粒無收。
甚至不少百姓被天上掛著的10個太陽給活活曬死,我國一直都有著一種特殊的英雄主義情節,每逢亂世和大災難的時刻,「上天總會派遣一個英雄」過來「拯救人類」。
而后羿就是這個拯救人類的英雄,只見他一箭一個太陽,僅僅九箭就射下了九個太陽,后羿射日以后,從此,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這是一個無人不知的英雄故事,但是查看相關歷史資料可以發現,后羿射日的故事,從先秦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具體的記載。
但令人奇怪的是,不同時期的版本都有著一定的區別。有的版本記錄的的確是后羿射日的故事,而有的版本則記錄的是后羿當官的故事。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于1975年,在山西地區發現的陶寺文化遺址,更是進一步證明了,后羿射日的背后很有可能就是一場戰爭。
根據考古現場的記錄,在遺址某一區域,發現了111支箭簇,從這里可以看到,這個遺址曾發生過一場戰爭。
而且山西西南地區的主文化傳承,也沒有陶寺文化的記錄,結合戰爭猜想來看,很有可能是入侵者曾經攻打過這里,并占領了這里。
考古學家們指出,堯帝時期的陶寺文化,他們的喪葬文化和其他文化體系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考古學家們判斷,陶寺文化出現在晉西南地區,是屬于遠古入侵的證據所在。
在陶寺文化體系的喪葬文化分支中,將整只豬骨架一起下葬的習俗是最為典型,也是最具「辨識度」的一個特色。
對比晉西南幾千年來的喪葬文化可以得知,這個地區并沒有這種豬骨架一起下葬的習俗。因此,不少歷史學者們認為,晉西南出現陶寺文化是屬于外來者的習俗,而出現這種情況,在遠古那個部落沖突極其頻繁的時代,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戰爭。
在大秦帝國統一天下之前,戰爭絕對是天下第一「熱點事件」,為了爭奪地盤、資源、美女、人口,秦朝以前往往都是通過戰爭來決定分配方式。
尤其是夏朝之前的那個遠古時代,那是一個文明很缺失,很野蠻的時代,那是一個真正弱肉強食的時代,那個時代資源是有限的,決定最后資源分配權的,那只有通過戰爭來決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