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自己走百步,不如貴人扶一步。」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里,想必人們都清楚遇到「貴人」的重要性。知道是一碼事,遇到是一碼事,能得到相助又是另一碼事。
知道不一定能遇到,遇到不一定能人家愿意伸手,即便伸手自己不一定能抓住。
更何況總有人即便遇到了貴人,也分辨不清,錯過了也不足為奇。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能遇到貴人,而有些人即便遇到了也根本抓不住的原因。
要想得到貴人的幫助,就要分辨清楚,什麼樣的人屬于自己的貴人,不一定的位高權重的人。
1.位高權重的人,掌握資源的人
無疑位高權重的人手中可支配的客觀物質資源更多,很可能他們的一句話,就能解決你的認為的大事,這也是人們更愿意向上結交的根源。
這類人可以統稱為「貴人」,是你的貴人也是別人的,他們長期在權力的浸泡下,對權力的可控更敏感,對溜須拍馬的免疫力高。
請客送禮?別逗了,誰也不在意你那三瓜倆棗的,除非「冷廟燒香」,在人家還未發跡時,就已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否則與這類人相處,社交成本大,至于收獲因人而異。
2.能讓你狀態變得越來越好的人
「貴人」不僅是扶你一把的人,還是那些你跟他相處時會讓你狀態越來越好的人。
如果說貴人扶你一把能立刻改變你的現狀,那麼跟這類人在一起,可以讓你狀態持續
不是說只有能扶你一把的才是貴人,還有那些心靈相通的伙伴,能把后背交給對方的戰友。雖說現在很難遇到這樣的伙伴,但遇到了就要珍惜。
總有些人眼睛總是盯著上面,卻忽略了能讓自己狀態越來越好的伙伴。
3.讓你時刻警惕,不敢放松的人
能幫助你的是貴人,能讓你保持警惕的也是貴人。有時熟悉你的人,不一定是朋友,很可能是對手。
能幫助你的人,就像是汽車的油門,可以讓你走得更快;能讓你保持警惕的就是剎車,能你讓不至于失控,人成功了就容易飄,但有這麼個對手存在,能讓你不至于忘乎所以。
當然良性競爭的對手之間,彼此還能相互促進。看似的競爭對手,彼此之間還保持著應有的默契,相互督促,從另一個方面彼此成就。
想必有些人已經發現,讓自己提升最快的往往是對手的壓力,這難道不也是另一種貴人嗎?
1.硬核條件是否符合伸手的標準
說一種極端的情況,即便遇到貴人了,可你已經80歲了,難道貴人還會伸手?年齡就是硬核標準之一,是否值得貴人伸手拉你一把。
換句話說,如果成功是一百步,你走了九十九步,貴人可能拉你一把,可如果你在起點,除非至親之人,否則誰會拉著你走完這一百步?
所以,有些人總是能遇到貴人,是他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當自己的實力達到貴人伸手的硬核標準了,才有可能伸手拉一把。
很多時候,不是你遇不到貴人,而是硬核標準還未達到。所以,不值當伸手拉一下,沒準沒拉上來,反而把貴人拽下去。
2.人品好壞是是否伸手的重要因素
不是說你符合了硬核的標準,貴人就有拉你一把的想法,硬核是前提,而至于拉不拉你,貴人肯定要從人品方面考慮。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人們眼中的貴人,你更愿意扶一把忠誠可靠的人,還是愿意拽一下偷奸耍滑的人?別覺得自己「演技」好,旁人看不出來,大家都不傻,既然想要扶你,一定會對你有所了解。
通過做事體現人品,也會從旁人口中了解你的情況。別低估別人的智商,別高估自己的「演技」。
3.投資要求回報,可看得見的收益
貴人伸手拉你一把,就像是投資,在你身上能看得到未來的收益,才愿意拉你一把。
別以為哪個貴人單單只是助人為樂,或許有這樣的貴人存在,但那種情況極少,或者說即便有,大多數人也遇不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