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雖然做事風格和朱元璋有些相似,但他多了幾分理性以及謀略,尤其是在國家戰略方面,朱棣非常具有前瞻性地將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以此達到震懾北方游牧民族的目的。
其實越是有能力的人,流傳的故事就越多,朱棣也是如此,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微服私訪青樓的故事,一直被廣為流傳。
當然了,民間故事總歸沒有歷史依據,看看樂呵一下就可以了,可別當真了。
話說公元1402年,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成為了明朝的皇帝。
登基之后,朱棣趁熱打鐵提出了遷都的決定。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很不解,南京是繁華之地,為什麼要遷都北京那個蠻荒之地去受罪?
要知道元明時期,北京還是邊陲的苦寒之地,人口,經濟都非常落后。因此許多人提出了反對,但都遭到了朱棣的駁回。
不過來來回回幾次之后,朱棣被弄得心煩意亂,于是決定微服出宮,到京城的繁華街道里去散散心。
早朝之后,朱棣換上一身素衣,帶著兩個貼身侍衛出了宮。
第一站自然是南京十二廊中的花鋪集市,正所謂「花鳥魚蟲」,賞花,玩花,是古人最為流行的休閑活動之一。
白居易《買花》寫得好: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這首詩把花鋪集市的那種熱鬧場景,以及各種花朵的美艷之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京的花鋪集市絕不比唐朝的差,畢竟明朝已經吸收了元朝以及許多外來的花藝技術和品種,加上幾百年間的技術更迭,明朝的花鋪集市只能更美,更繁華。
不過完美之中也有瑕疵。
前面說過,朱棣是通過發動戰爭才得到的皇帝寶座,在戰亂的幾年中,許多百姓也都遭了殃,有些人就流落到了京城成為了乞丐。
這不,有一個小乞丐正在花鋪集市的角落里行乞。朱棣心生憐憫,從身上拿出了十個銅板放在了乞丐的碗中。
小乞丐千恩萬謝后,將碗中的銅板抓起來放在懷中保護了起來。
就在這時,一頂轎子在他們的身邊停了下來,隨后轎中走出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直奔一家花鋪走去。
小乞丐端著碗想去乞討,女子看到之后一邊后退,一邊罵罵咧咧地說:「去去去,大清早地就這麼晦氣,跑到本姑娘這里乞討,真是掃興。」
看著小乞丐還想上前,女子干脆指使身邊的丫鬟將小乞丐趕走。
朱棣看不過去上前理論,結果被女子一頓羞辱:「看你穿的窮酸樣,也敢管姑奶奶的閑事,你有錢愛給多少都行,我就是不給怎麼著。」
說完就擺著袖子走進了花鋪。
朱棣雖然惱怒但也沒有計較,想來是誰家的千金小姐,被父母寵壞了,將來有夫家收拾,自己也懶得暴露身份。
想到這里,朱棣就轉身離開,去其他的集市游玩。
前面說過,南京有十二廊,意思是把各類商戶集中起來,前面說的花鋪集市就是其中的一個區域,剩下的還有鼓鋪集市、扇鋪集市、床鋪集市以及麻鋪集市等等。
朱棣想用一天的時間把十二廊都逛一遍,一來是為了散心,二來可以學習總結經驗,到了北京之后也可以按照同樣的制式進行發展。
當朱棣逛到了中午的時候,腹中不免饑餓,于是他就來到了一個酒樓吃飯。結果剛坐下,就聽到二樓傳來了一個男子哭泣的聲音。
朱棣很是好奇,于是就上樓查看。
這一看可不得了,竟然有一個穿著破爛的書生正在被一個女子辱罵,甚至還讓其跪地磕頭。而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早上遇到的女子。
只聽窮書生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說:「娘子,求求你救救我們的兒子吧,他如今身患重病,急需錢看病,希望你可以拿些錢財救救孩子。」
這下朱棣忍不了了,正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妻子居然讓丈夫下跪,這成何體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