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釋迦牟尼涅槃后,曾留下真身舍利和珠狀舍利兩種舍利。
在舍利中,又以真身舍利最為珍貴,僅存八件。
其中一枚指骨舍利,就藏在法門寺的地宮中。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發現的最大的佛塔地宮。
相傳地宮內不僅有佛骨舍利,還有八位唐代皇帝埋藏于此的無價珍寶。
千百年來,地宮的位置一直是個迷。
直到1981年,一場傾盆大雨讓掩蓋在地宮之上的寶塔碎裂。
人們才終于得以從那縫隙里,窺探到法門寺地宮的真容。
圖1 法門寺
1981年8月24日,陜西省扶風縣處于大雨滂沱中。
這里已經很久沒有下過這麼大這麼久的雨了,不同尋常的天氣讓勞作的眾人不得不躲在家中。
法門寺唯一一名住持擔憂地看著窗外的寶塔。
這座矗立千年的寶塔上方,已隱隱有了一條裂痕。
凌晨一點五十七,雨滴混雜著閃電重重地砸在寶塔上。
寶塔在瞬間崩塌了半邊。
磚瓦與經書散落在法門寺周圍,似是這千年寶塔最后的哀鳴。
遠在印度靜修的慧果大師感應到了寶塔坍塌,發布了寶塔涅槃的消息。
世界各地的寺廟紛紛念經禱告,法門寺也因此進入了大眾視野。
圖2 法門寺寶塔(倒塌前)
法門寺的真身寶塔來頭不小,約有一千七百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最早明確表示法門寺存在的記錄在北魏時期。
但那條記錄并不是法門寺的起源,而是講法門寺在那時已有很大規模。
法門寺在周魏時期稱為「阿育王寺」。
隋文帝時期又稱「成寶道場」,唐朝后才改名為「法門寺」。
關于法門寺的建立,有一個普遍說法是來自于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
阿育王年輕時驍勇善戰,幾乎攻下了印度所有的領土。
在老時被釋迦牟尼感化,不僅皈依了佛教,還將佛教視為國教。
在釋迦牟尼涅槃后,為了將佛祖不殺生的意念傳達到世界各地。
圖3
他用神力,一夜之間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八萬四千座廟宇。
將釋迦牟尼涅槃后留下的舍利供奉其中。
他在中國建立了十九座廟宇,法門寺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這一說法太過玄幻,我們當故事聽一聽就行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建立于漢朝,但也是無從考究,所以我們不詳細說。
唯一能確定的是,法門寺從建立到現在先后經歷了數次興盛與衰敗,修繕與毀壞。
它靜靜地矗立在此地,守護著百姓。
直到最后一刻倒塌,也無人傷亡。
寶塔的坍塌,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查看寶塔坍塌情況后,由于寶塔常年年久失修,已經沒有修復的必要了。
1986年,陜西省政府集結了考古隊,準備重建寶塔。
圖4 法門寺殘塔
1987年2月28日,預備重建寶塔的考古隊員和工人在法門寺集合。
在清理廢墟時,工人意外的發現,坍塌的寶塔砸穿了地底,露出一大塊白玉板來。
透過板和地底的縫隙看,里面竟然金光閃爍,另有乾坤。
百姓們口口相傳的地宮,似乎就隱藏在這寶塔之下。
1987年4月2日,工人們發現地宮。
4月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學者,放下手頭的工作,連夜趕到扶風縣,準備地宮的挖掘工作。
挖掘工作必須嚴格按照考古最高標準來進行,最大限度地保證文物的安全。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王保平。
圖5 法門寺塔基遺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