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時期,對于皇帝來說權利是最重要的東西,即使在他們離開人世以后也不例外。正因為如此,他們便制定了所謂的活人殉葬制度。歷史上很多皇帝去世后,都會有很多活人被用來陪葬。
很多皇帝會在臨死之前選擇一些他想要陪葬的人選,哪怕是他曾經最寵愛的妃子,也要讓她一起陪葬。這種政策無疑是殘忍的。那麼那些被活葬的人究竟能夠在墓中活多久呢?
對于人來說,氧氣,水和食物是最重要的,缺一不可。但是在這三者中,氧氣是占據第一的。
大家都知道,那些帝王的墓都是完全封閉的。為了能夠讓遺體能夠保持更長的時間,就需要將其與空氣徹底隔絕。因此,那些被用來陪葬的人的存活時間可想而知。
如果不考慮氧氣的話,在長時間沒有進食和進水的情況下,人大概可以活一周的時間。但是,在完全封閉的墓中卻沒有足夠的氧氣供人呼吸。所以,在沒有氧氣的加持下,墓中的人可能活不過三天。
除了這些,還要考慮墓穴的大小問題。如果墓穴足夠大,那麼所剩下的空氣還可以讓人多活幾天;如果墓穴過小,或許也就只有一天的生命,甚至不到一天,這些人就會因為沒有氧氣被活活憋死在墓中。
墓里的陪葬人數也是需要考慮的。假設一個墓里陪葬的人數過多,那些人會因為氧氣不足很快死亡。畢竟,陵墓是完全封閉的,所剩下的氧氣并不足以供多人長期使用。
當然,如果這個墓里的陪葬的人數沒有那麼多,那麼他們或許還能活得稍微久一點。不過這些人最終的結局都是死,只是時間的早晚的問題。
那些守在陵墓旁邊的士兵們一開始的時候還能聽見那些人的求救聲,打罵聲和痛苦的[呻·吟]聲。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聲音逐漸減弱直到徹底消失。
除此之外,還有被關在漆黑一片的墓穴中產生的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是加速墓中的活人死亡的原因。畢竟,死殉和活殉還是不一樣的。
不僅如此,考古學家還曾發現,在現在這些被發現的古墓里,很多陪葬者的遺骨上或多或少都有著傷痕。據專家推測,大概是那些人想要為自己爭取長一點的時間而互相殘殺,不惜以對方的血肉為食。
雖然墓室里會有祭祀用的食物,但是帝王的墓室里機關是少不了的。他們要是想吃到祭祀的食物并不容易,反而更容易讓自己早死一步。最后,他們只能在恐懼中等待著死亡。
那麼為什麼沒有人逃出去呢?實際上,那些工匠在為皇帝修建陵墓的時候,就已經按照皇帝的要求在陵墓里設置好一些機關,以防那些陪葬的人想辦法逃出陵墓。
當他們進入陵墓的時候,外面的機關實際上就已經鎖了起來。
即使他們僥幸逃得出去,可是陵墓的周圍通常都會有重兵把守,想要從守兵的手里逃出去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最后的結果還是要被放到陵墓成為陪葬品。
他們也許苦苦掙扎過,也許曾試圖逃脫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