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從2004年慢慢退出公眾視野,加之其盛名之時大多數90后才是小孩,近年出現的新聞又多為負面, 傳其容顏衰老至于嚇人,改走搖滾路線落魄非常等,所以其熱度似乎逐年下降。
大多數人對于新浪熱搜榜中的一眾明星如數家珍,而對這位「中國電影的女神」,首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 佳女演員的亞洲女星知之甚少。知乎相關的討論也寥寥無幾,所以我先來談談吧。
一、1983-1988初入影壇的花瓶
張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香港,八歲時移民英國,十七歲回香港探親,隨后被星探發現,成為了一名 模特。十八歲時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獲得「最上鏡小姐」稱號和港姐亞軍。 張曼玉後來回憶時曾說過:「參加香港小姐競選是我生平作出的第一次最有勇氣的決定。
我最怕與人競爭 和比較,因為我怕輸。但這一次我下了決心,因為參加港姐競選是我進入娛樂圈的重要機遇。
就算落選, 我還會有機會當藝員,因為演戲實在太吸引我了!」 張曼玉憑借選美獲得了進入影視圈的門票,接下來她接拍了大量的電視劇,但她的演技非常稚嫩并且沒有 深度,雖然大家都承認她的美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大眾對她的印象定位為「花瓶」。
隨后張曼玉轉戰大熒幕,拍攝了《青蛙王子》和《緣分》,票房不錯,但是她最大的貢獻是甜美活潑,生 動可愛。張曼玉後來說:「我入電影圈的時候,于我而言,拍電影只是個游戲,我對它一無所知。我的機 遇在于我出現在人們正尋找新面孔的特別時刻,在行業正繁榮時刻。」
早期的拍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和成龍合作的《警察故事》,但其仍沒有擺脫花瓶角色。隨著她的名聲越 來越大,片約越來越多,在1988年一年,她參演的電影就有12部,是實實在在的拼命十三郎 。
那時候香港影評界對張曼玉的評價是:「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主 要是拍喜劇片,在這些影片中,飾演的大多數是天真而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余,內涵不足。
看到她 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二、1988-1994實力派演員的養成
張曼玉出演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是其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在《旺角卡門》中她飾演華(劉德華 飾)的女友,這個角色質樸溫婉而又富有靈氣,劉德華曾說過,最理想的女性就是《旺角卡門 》中的張曼 玉。通過這部電影,她擺脫了以前咋咋呼呼的形象,開始成為具有內心表現力的演員。
張曼玉曾經這樣形容《旺角卡門》對她的影響:「在王家衛之前,作演員對我而言就意味著做反應,毫無 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樣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門》時,我要尋找感情的深入點。從這開始,我就 開竅了。我也決定將拍電影作為自己的事業。」
王家衛在張曼玉的演藝生涯中影響很大,她曾說過:「王家衛在我最低落的時候出現,他讓我有了自信。
10年前,我開始想突破自己,但需要有一個適合的人去配合,而王家衛就是那個人。」在這之后,張曼玉開始成為了墨鏡王電影中永遠的蘇麗珍。
先后在經典的《阿飛正傳》中飾演過癡情的蘇麗珍 、《花樣年 華》里飾演過想愛而不能愛的蘇麗珍和《2046》里被周慕云 念念不忘的蘇麗珍。 王家衛也是張曼玉表演的啟蒙老師,他敏銳地觀察到以前從未有人注意到的特點:她擅長用肢體來表現人 物內心。
王家衛曾評價說張曼玉的肢體語言非常豐富,這是一個演員非常好的特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