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這句話在現代這樣機會多元化的時代還有點道理,但要放在古代科舉制主流的時候,那就相當不適用了。
古時候社會地位最高的就是王侯以及官宦階層,但是想要進入仕途的話,在科舉制誕生之前倒是還有多種方式,在科舉制誕生之后就基本就只有參加科舉考試出人頭地這一條路。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如果你特別有錢的話,也不是不能買個官當當,但是通過這種途徑的人就相當少了,而且還容易遭人白眼。
但是清朝的時候偏偏就有這樣一位官員,科舉考不上,家里就給他買了個官當,結果沒想到他竟然一路干成了雍正和乾隆兩朝的名臣!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清朝有一個叫做李衛的名臣,他就是典型的通過買官入仕的官員,盡管他肚子里沒二兩墨水,卻是歷經三朝的忠臣,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李衛家原本就是江蘇當地的一個富庶人家,但是在古代,僅僅是家里有錢是沒有地位的,只有當官才能在當地有地位可言,于是家人們就將希望寄托于李衛身上,希望李衛能讓李家揚眉吐氣。
然而讓家人失望的是,李衛也不是個喜歡學習的,年近三十了,在科舉路上還是沒考出個名堂來。
眼看著他這輩子過了一小半了還是沒有什麼成就,于是家人最終還是放棄了希望,轉而找關系花重金在朝廷中為李衛買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干干。
員外郎這個官職位置就挺尷尬的,說他沒有實權吧,他確實也是個登記在冊的官員,但是說他有實權吧,員外郎這個位置其實就是在官位本來的額度以外設置的一個位置,顯然是因為各種原因后加上去的。
清朝的時候買官并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因此對于李衛的加入,同僚們也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只是對于李衛的態度終究是沒有對待從科舉考出來的同僚們那麼親近的。
但是這并不妨礙李衛干正事,沒錯,雖然官是買的,李衛自己甚至肚子里沒什麼墨水,但是李衛卻相當有責任心,既然當了官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于是在李衛的奮斗下,僅僅三年間,他就從相當于副職的兵部員外郎升級成為了正職的戶部郎中,此時再也沒有人忽視李衛的能力。
然而這遠不是李衛的終點,在成為了戶部郎中幾年之后,隨著康熙駕崩,雍正登基,李衛才將迎來職業生涯的重心。
雍正登基之后對一系列官員進行了提拔和任用,這其中就有李衛,他被從戶部郎中的職位調到了云南鹽驛道,掌管對于國家非常重要的鹽務。
僅僅過了一年之后,李衛又在官員考核中因為政績出眾獲得了晉升機會,升任到了云南布政使的官職,依舊負責管理云南鹽務。
不得不說,李衛的能力之強從他的升職速度上也能看得出來,在之后的三年中,他連續三次晉升,從云南這個偏僻的省份調到了浙江這個富庶的重要省份,可見雍正對他的能力相當信任。
雍正五年的時候,李衛已經成為了官居要職的浙江總督,成為了朝廷最重要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
雍正登基之后僅僅五年內,李衛就從五品的戶部郎中升任到了朝廷的一品大員浙江總督,這樣的升職速度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相當罕見的。
有的是人苦讀幾十年考中進士之后好不容易進入了官場,結果又苦熬幾十年,混資歷也混不到一品要員的地位,可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