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的70后,要學會「麻雀定律」了
2024/04/07

時間過得好快,70后的一批人,也有五十多歲了。

回頭看,自己歪歪扭扭地走過很多路,多半是從農村,走向城市。

小時候的我們,對農村的情況,應該是了如指掌的,還常常和貓貓狗狗打交道。

關于麻雀的記憶,就像昨天發生的故事一樣清晰。

多半,你和我一樣,討厭麻雀,因為它們總是偷谷子吃,還嘰嘰喳喳地鬧騰。

深度觀察,你會發現,麻雀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不管是鋼筋水泥密布的城市,還是在荒蕪的農村,都有麻雀的身影。

城里,很少有飛禽走獸,但是麻雀卻活得逍遙自在。它們能在高樓上打窩,在路邊的樹上尋找蟲子,甚至會到垃圾堆里尋找人們丟棄的面包屑等。

麻雀的生存能力特別強,也見證了一個道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以上描述,就是「麻雀定律」。

70后的我們,是不是和麻雀一樣,能自由穿梭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呢?是否能夠隨遇而安呢?

想要后半生安穩,就得學一學麻雀的生存方式,為自己留后路,避免晚景凄涼。

01

選擇好養老的地方,此心安處是吾鄉。

到底在城市養老,還是在農村養老?這個問題,應該困擾了很多70后。

農村有自己的童年,有祖輩留下的一畝三分地,還有老屋和溪水、風景等。

但是很多人的故鄉,是回不去了。因為生活環境太惡劣。比方說,交通不便,水質不好,老屋已經年久失修,土地荒蕪了。

城里養老,可以跳廣場舞,打麻將,還可以開車去旅行。公園里,也總是熱熱鬧鬧的樣子,醫療條件也不錯。

若是農村有小洋樓,城里也有房子,還自己開車,兩頭都住一段時間,輪流來。這是最好不過了,但是其中的開銷太大了,一般的人,吃不消。

別急,你先學一句諺語:天空的老鷹,不如手里的麻雀。

再大的夢想,也不如現實生活。你當下在城里有房子,那就安心在城里養老;你在農村,就持續農村生活。

麻雀對居住的環境,要求很低,因此滿世界都可以活下去,并且很快樂。人也是一樣,有小屋的地方,就有溫暖的家庭,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花大量的金錢,去修建養老的大房子。

開銷少,居住舒服,平時也很習慣的地方,就是養老的最佳地方,不要刻意去打造了。

02

努力積累經驗和財富,不讓子女走彎路。

小時候,我們拿出簸箕,倒過來,下面支撐一根棍子,棍子連著繩子。

簸箕下,有谷子。

等麻雀吃谷子的時候,把繩子一拉,簸箕就倒下來,蓋住了麻雀。

捉麻雀,讓我們的童年,多了快樂。

可是你會發現,麻雀也不笨,一旦看到同伴被抓了,就會警覺起來,并且對簸箕之類的陷阱,有所防備。

廣西情歌里有句歌詞:「用谷殼騙不了老麻雀。」

原來,麻雀是可以「吃一塹長一智」的。

我們五十多歲了,就是家里的「老麻雀」了,不僅要自己躲避社會的陷阱,還得把智慧傳遞給子女。

子女剛踏入社會,涉世未深,找工作、戀愛、成家都有迷茫的地方。

作為父母,找點時間,把人生的歷程講一講,說一說自己走過的彎路,如何脫困的。子女就心中有數了。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源源不斷的,無私的。但是如何去愛,還得靠智慧。

從今天開始,幫助子女找到好工作,成立家庭。

我們要過好余生,和子女的生活狀況是密不可分的。

子女有出息,就能更好地滋養父母,父母也能寬慰和驕傲。「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麻雀生兒鉆瓦縫」的古訓,說得就是這一點。

03

在別人的屋檐下隱忍地活,工作到退休。

有句諺語說:「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

五十歲的年紀,有些尷尬,在職場是老人,令人討厭;在社會上,又是中年人,還得繼續工作,不能退休。

聰明的人,懂得退而求其次,隱忍一下,保住自己的工作。等自己退休了,自然忍出頭了。

若是非得重新找工作,也可以做一些低端的工作,能夠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行了。

有一句調侃的話,令人醍醐灌頂——男人的職業終點,是保安;女人的職業終點,是保潔。

降低了身份,委屈了自己,但是生活還在好好繼續。

人在職場,不要像麻雀嘴一樣,總是嘰嘰喳喳,還是少說多做。同時學一學麻雀的「厚臉皮」,被人從屋檐下趕走了,等一會,還是會到屋檐下,安全地渡過日日夜夜。

職場是不會絕對公平的,你看不慣,有怨氣,但是要隱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

退休了,余生,在經濟上,算是安穩了。比較起來,一輩子不退休,才真的戰戰兢兢。

04

對于70後來說,人生最好的退路,就是:定居的地方、有出息的兒女、退休。

五十歲到六十歲,還有十年時間,準備養老的必備條件,也來得及。

我們不能變成大老闆,也沒有千萬存款,但是過怡然自得的小日子,還是辦得到的。

不要坐等變老,而是要主動出擊,就像麻雀一樣,能遷徙,能適應新環境,還能委曲求全,養育兒女。

劇作家蕭伯納說過:「理性的人讓自己適應社會,非理性的人總是堅持讓社會適應自己。」

世上哪有事事如意,不過是活在當下、有備無患罷了。

世界總是在前進,我們順勢而行,越走越遠。

70后,匆匆出走半生,還得安頓下半生。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唐朝軍隊威震西域,為何總是不把弓弩放在眼里?
2024/04/20
日系演員深田恭子:微胖界的純欲風格創始人,演技炸裂顏值在線,這誰頂得住?
2024/04/20
50歲女港星定居日本農村,發福打扮隨便似農婦,已棄演從商多年
2024/04/20
古代男子與小妾同房,為何要求妻子在一旁圍觀?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2024/04/20
謝霆鋒張柏芝的三子之謎:王菲「道出實情」,為何不給謝霆鋒生孩子?
2024/04/20
「靠劉海」就別說顏值高了,8位明星告訴你,真正帥的人「根本不靠髮型」
2024/04/20
一口氣看懂東吳四大家族!朱張陸顧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2024/04/20
中國改朝換代第一姓:每逢亂世此姓必出奇人,還總是起到關鍵作用
2024/04/20
吳鎮宇15歲兒子「輸光財產」丟失影帝竟令人生變灰:生命沒有意義
2024/04/20
江西村民把古墓改成豬圈,挖古磚蓋10棟房,挖出最大的漢墓群
2024/04/20
佛系瘦身反而瘦了?5款低中強度運動推薦:每天只需30分鐘,竟能帶來的驚人減肥效果!
2024/04/20
4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小心「隨手壞習慣」髮質越來越毛躁、「用這洗髮」髮量日漸稀疏
2024/04/20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三位名將,完全可以取代皇帝,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2024/04/20
耿炳文:朱元璋「妙計」拉攏,48年效忠,為何留下一個難解謎團?
2024/04/20
司馬懿立遺囑:不準子孫為我掃墓,時隔多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2024/04/20
漢武帝駕崩后,年僅8歲的劉弗陵即位,為何漢朝卻沒有發生內亂?
2024/04/20
太罕見了!1983年「老貴陽」,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0
太罕見了!一個清朝醫生,拍到了1905年的西藏
2024/04/20
老照片:除了圓明園,這座皇家園林,也被英法聯軍燒毀了
2024/04/20
大明滅亡后,讓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去了哪?說出來你或許不信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