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家族》中將歷史概述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不錯,人的一生都在追尋兩個問題:我從何處來?我要到何處去?
每一個童稚未脫的孩子都曾問過父母這個問題:我從哪里來?垃圾桶、郵件箱、手機贈品、別人的禮物……幽默詼諧的答案多種多樣。
可如果將這個問題嚴肅對待呢,圍繞這兩個終極難題,人類社會有了重大發展,至今科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等,仍然在努力探索,試圖接近正確答案。
盡管我們終不能知道確切的真相,但他們的努力是有價值的,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從未斷絕過,這點從眾多歷史文物,和不斷變化的文字上就可以看出。
順著文物與文字的脈絡一步一步向前追溯,學者們揭開了更多歷史謎團,發現了比商朝更早的朝代——夏。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考古發現的神秘的夏朝。
考古這一項來冷門的學科,在文化傳承復興的浪潮下也逐漸復蘇,多了許多人氣。隨著眾多專家與青年新生力量的注入,近年來考古學的成績也突飛猛進。
華夏大地是一片充滿故事的土地,埋藏在地下或墓穴里的每一磚一瓦,一盆一缽都經歷過歲月的沖刷,沉淀著深厚的歷史印記。
春秋戰國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也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往前追溯周禮的印記繼續綿延,往后漫溯六國統一,秦朝開啟,第一個封建王朝建立。
因此,戰國時期的書簡、布帛、文物、珍寶更具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從中也能得到更多的發現來修正我們對歷史的認知。
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文物中,有幾件讓我們現代人都目瞪口呆,它們都是什麼呢,
背后有怎樣的故事呢?
首當其沖的,便是杭州出土的戰國水晶杯,目前安置在杭州歷史博物館。這個文物引起了考古學界的頗多爭議。
整個水晶杯體積很大,是天然水晶做成的,而且是純手工打造而成,天然水晶中摻有一些雜質,杯體的內外壁輪廓不是同心圓錐,內壁線條也不十分平直。
另外有名的便是曾侯乙墓中的諸多寶貝,編鐘,彩棺槨,各類木雕器組,古琴,青銅冰鑒、缶、樽等銅器。
其中最精美的當屬曾侯乙尊盤了,目前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尊盤是失蠟法登峰造極之產物,讓人不禁感嘆,曾侯乙品味太好太有錢。
除了眾多精美的文物,帶有文字記載的文獻的研究價值則更高一層。諸多的文物上都刻有銘文,有甲骨文,后期有金文、小篆等文字。
清華大學的文物研究學者,就通過戰國時期文物上刻寫的甲骨文,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困擾許久的謎團,也幫助現有歷史往前追溯至夏朝。
夏朝是否存在,國際社會上至今仍然爭論不休。而清華大學破譯的神秘文物上的甲骨符號,正是作為夏朝存在的例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