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民間史書記載中,朱允炆當時并沒有死,而是偷偷隱居了起來。
從北京城中逃出來后,一個太監打開了一個鐵皮箱。箱子中有一封朱元璋留下來的密旨信,朱允炆讀完后直呼:「早知如此,朱棣必敗!」
當年朱元璋給孫子留下了什麼秘密良策?
提起劉邦、朱元璋等皇帝,想必許多人會非常欽佩。
作為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清楚皇位來之不易,所以他早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長子朱標了。
朱標沒有讓朱元璋失望,他的各方面能力也是非常不錯。
當時的皇子中,能力可以和朱標碰一碰的,恐怕只有後來的明成祖朱棣。
只是非常可惜,朱元璋還沒駕崩呢,朱標就先行一步離開了人世,白發人送黑發人。
朱標離世后,儲君的位置暴露出來了,那當時朱元璋考慮過朱棣嗎?
對于這個能力非常大的寶貝兒子,朱元璋自然考慮過,但那樣的話國家只會更亂。
不管是哪個兒子繼位,其他皇子都會非常不滿,所以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這樣的話,朱元璋的那些兒子們就不會說什麼了,因為其他兄弟沒成為儲君,所以大家心中平衡了。
雖然消除了兒子們的爭吵,但后面的問題同樣嚴重,那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孫子降服自己的兒子們。
朱元璋的那些兒子都是有實權的藩王,像燕王朱棣、寧王朱權更是握有非常大的兵權,所以接下來的日子里,朱元璋著重開始教導朱允炆如何降服這些藩王。
對于這個問題,朱元璋剛開始并沒有說出答案,而是先問朱允炆會怎麼辦。
朱允炆說自己會「以德服人」,非常禮貌地對待這些藩王們,畢竟這都是他的叔叔們。
這兩招要是不行的話,再出動軍隊威脅他們服從。這個辦法還是不行的話,那就只能出動大軍剿滅了。
朱元璋聽后點了點頭。
同時朱允炆還說過,不論什麼時候他都不會減少藩王們的土地,也不會隨意更換藩王。
這些話說得實在是太好聽了,可惜朱允炆幾乎沒有按照這個來。
就拿他所說的「先禮后兵」來講,後來的他并沒有「禮」,而是直接出「兵」。
如果朱允炆真按照自己所說的那麼做,可能最后也不至于會落得那樣的下場。
自己的這個孫子雖然說得非常好,但朱元璋還是不太放心,所以他就給朱允炆留了一個鐵皮箱,里面除了那封密旨信,還有不少錢財。
從這筆錢我們不難看出,朱元璋覺得朱允炆會斗不過自己的這群叔叔們,就連跑路錢都給他提前準備好了。
那當時朱元璋在信中究竟寫了什麼話,會讓朱允炆那麼后悔?
「如若燕王造反,可聯合寧王朱權共夾之,如此皇位可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