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相當難,尤其是最后一場考試。考生們的考題是寫文章,考驗的不僅是文采,還有對國家的各種見解。
當然,文章寫得再好再有深度,得都有個前提:字寫得好。否則,那麼大一篇文章,字跡丑陋不工整,沒人看得下去。
就算文章稍微次一點,字寫得好,也是加分項。因為我國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
能當上狀元的人,絕對是才華卓越、字跡秀美的大才子。中國科舉史最后一個狀元的試卷真跡公開后,人們不禁感嘆,這手寫字體也太好了吧,現代的印刷技術跟它比都要汗顏。
這位狀元名叫劉春霖,是光緒三十年時的甲辰科狀元。
劉春霖從小練習書法,尤其擅長小楷,他的筆鋒清秀,又不失剛勁。
世人甚至拿他和書法大家顏真卿相提并論,稱大楷看顏真卿,小楷看劉春霖。
這是書法界對劉春霖極高的贊譽。現代出版的小楷練字帖,就有好些劉春霖的字跡。
劉春霖不僅字寫得好,繪畫也頗有造詣,并且,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是寒門學子出生,靠自己的勤學苦練才考上的狀元。
劉春霖的父親在衙門當差,母親在知府的家里做婢女。但他的家人都待他很好,哥嫂撫養他時送他去私塾讀書。
接回父母身邊后,劉春霖又進入蓮池書院讀書,由于聰明,老師非常喜歡他。
參加殿試后,不論是光緒還是慈禧,看到劉春霖的答卷都贊不絕口,于是定了他為狀元。
1904年,劉春霖被授翰林院修撰的官職,第二年又被派去日本留學,回來后,一直在辦學方面為國出力。
可惜他還沒來得及好好報效朝廷,清王朝就滅亡了。
民國初期,劉春霖依然在國家辦學方面任職。
由于他的才華和身份地位,軍閥們都想拉攏他,可他幾乎不問政事。雖然為各屆大總統當過秘書,但大多數時候他的重心都在教育上。
代大總統徐世昌在山東主持孔子的祭典后,劉春霖名噪天下,當上了直隸省教育廳廳長。
民國的軍閥混戰,各自為了利益窩里斗,腐敗、不團結。
劉春霖看在眼里,感到非常失望,1914年到1928年,十四年時間,民國政府沒有什麼作為,劉春霖再也不想等,主動隱退居住在北京。
對于國家前途,劉春霖相當憂心。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不僅不積極抗日,反而命令東北軍撤軍,劉春霖憤怒地破口大罵。
當時,溥儀已經隨日本人去了東北建立他的偽滿洲政權,一些清朝遺室也跟隨溥儀前去東北。
劉春霖作為清朝最后的狀元,又聲名遠揚,自然被日本人惦記。
滿洲國派人來找劉春霖,以溥儀的名義,邀請他去偽滿任教育部部長。劉春霖言辭拒絕,誓不為侵略者賣力。
七七事變發生后,日本人占領了北京城,有些人開始盤算投靠日本人。
與劉春霖同科進士出身,且一同留學日本的王揖唐找上了劉春霖。
王揖唐曾是北洋政府的眾議院院長,還是民國的陸軍上將,但抗戰開始后就成了日本人的走狗,當上了偽國防部、經濟委員會等機構擔任要職。
王揖唐想叫劉春霖當北京市長,這樣便能借他的狀元名聲,在背后作威作福。劉春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任誰來說情都不搭理。
這一舉動惹惱了日本人,第二天就派日偽軍抄了劉春霖的家,用刀架在脖子上,將他全家趕出了家門。後來經多方說情跑關系,才讓其家人回家收拾了些東西。
受此打擊,劉春霖身心疲累,再不見客,只居家讀書寫字,并再次把重心放到國家教育上。
他出資辦學、捐書,還供考上大學的窮人讀書
。在民生上,劉春霖多次救濟因水災流離失所的災民。他撐著年邁的身體,到處找人募捐救災。
可惜他患有心臟病,戰亂這些年,他憂國憂民,多番勞累,連受打擊,病情重到無法醫治。
1944年,眼看日本就快在中國橫行不下去了,劉春霖卻撐不到那一天了。病逝后,家人將他葬在河北保定。
劉春霖一生都在鉆研學術,他見識廣,對多種學術都頗有造詣,他不惜花重金購買書籍,去世時,他家里的藏書有上萬冊。
建國后,劉春霖當年考科舉的答卷公開展出,后人才得以見識這位愛國文人的書法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