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歷史上前期最為厲害的人物,就不得不提到袁紹,四世三公的強大背景,能臣武將數不勝數,曾幾何時袁紹一度擁有了統一天下的資本。但官渡之戰的落敗,讓另一位亂世奸雄曹操異軍突起,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
袁紹與曹操這兩個人物在三國中無疑是引導劇情走向的大人物,很多熟讀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但這兩位堪稱豪杰的人物卻對一個三國小人物充滿敬畏,曹操為了巴結他而不惜重禮相送,袁紹見了他也得小心翼翼。
他就是三國歷史上的學者兼評論家許劭。許劭是河南平輿人,節操高尚,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譽,許劭喜歡品評鄉黨人物,還與堂兄許靖搞出來一個叫做「月旦評」的東西。通俗易懂的來說月旦評就相當于如今的一個具有深厚影響力的媒體平台,許劭本人則是一個著名的點評人。
許劭搞出這個并不是徒有虛名的,反而經過他點評過的人,都顯名氣于世。像樊子昭、和陽士、虞承賢、郭子瑜等人,後來都成為了聲名顯赫的人物。久而久之許劭的名氣就流傳開來,很多人都想找到許劭,讓其點評一下,如果能夠搏得一個好名聲的話,對于自己而言絕對是好處大大的,而曹操恰恰就在此列。
曹操聽聞許劭能識人看相,于是想盡辦法找到了許劭,給他送去了很多厚禮巴結他,想要讓許劭給自己一個好點的評價。許劭對曹操很不感冒,看不起他,于是就不說話,曹操又追問,許劭才給了曹操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雖然是句褒貶參半的話,但曹操聽后卻很高興。
而許劭與袁紹是同郡的相識,有次袁紹辭官回家,身旁跟隨的車馬眾多,出行豪華隆重,堪比皇家出行。但車馬將要進入汝南境內之時,袁紹卻主動遣散了這些車馬眾人,只乘坐了一輛簡單的車馬隨行。袁紹如此小心翼翼,全都是因為許劭在境內任職,如果被許劭知道自己搞這麼大排場,必然會遭受到許劭的「惡評」,這對袁紹而言是件很不利的事情。
許劭在三國中或許只是一個名聲不響的小人物,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還存在這麼一個人,但是許劭卻讓曹操、袁紹二人費盡心思,小心翼翼的討好他,可見這位評論家在東漢末年的地位很是崇高。
但名聲不能當飯吃,身逢亂世的許劭為了自保,只能四處遷徙躲避戰亂,南下投靠了揚州刺史劉繇。劉繇被孫策擊敗后,許劭又跟隨劉繇逃到豫章,不久后在豫章去世,享年46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