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從來不曾停下它前進的腳步,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物品也被歲月抹去了曾經存在過的痕跡,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中,還有一些文物經歷了風雨的洗禮而變得更加珍貴,最后在偶然之中被人們所發現,在河南的一個水庫中,水位一夜間下降數百米,考古隊趕來挖到6條「金龍」。
在我國被發現的大部分文物都是從地下出土的,因為許多都是古人們的陪葬品,也有少部分是由于各種原因才被深埋地下。從地下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有歷史研究價值的就是青銅器了,不僅僅是由于其歷史悠久,更是因為青銅器上往往記錄著許多古老的文字對于研究我國的歷史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青銅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當時青銅器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用具,不過由于年代久遠,流傳至今的青銅器少之又少,可是在河南的一處水庫中人們卻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
事情發生在1977年
,那一年正值百年難遇的旱災,河南便是重災區。當時所有的湖泊都干涸了,尤其是淅川縣,淅川縣旁邊水位在一夜之間就退去數百米,河流全部干涸,百姓對此苦不堪言。
雖然大人們正在為干涸的河床問題而煩惱,但是孩子們卻顯然對干涸的河床顯得很興奮,因為他們終于可以肆無忌憚的在河床邊玩耍了。就在孩子們玩鬧的正歡的時候卻突然有一個小孩子被一塊凸起的物體所絆倒,這時周圍的孩子紛紛圍過來關心被絆倒的孩子和看看埋在河床底下的東西。半露在表面的奇怪物品瞬間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只見眾多小孩子鉚足了勁想要把河床下的東西挖出來,但無論怎麼挖卻始終挖不到底,于是孩子們漸漸對此事失去了興趣,直到晚上回家吃飯才有孩子偶然向父母提起此事。
一傳十十傳百,村里許多人也都知道了河床底下埋著東西,好奇心驅使他們想要將河床底下的東西挖出來一探究竟。說干就干,許多大人帶上工具來到河床邊就是一通猛挖,最后終于將河床下的東西挖掘了出來,但是所有人都看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
,還是有一位年長的老人端詳了一會兒說出來結論,認為此物應該是青銅器。
此話一出眾人都沸騰了,發現青銅器此事不小,所有人不敢馬虎立刻將此事上報給了相關部門,很快考古隊的專家便趕到了現場。經過考古學家的認真研究后確認了村民們發現的這個物品確實是青銅器。在思考了一會兒后專家們決定繼續往下深挖,因為他們覺得河床底下肯定還會有青銅器。果不其然,在挖掘了一會兒后,專家們在河床底下發現了一個古墓。
雖然古墓有被盜過的痕跡,但是依舊留下了許多線索。在墓里專家們發現了一個鑲嵌著六條金龍的古鼎,還有六件用「古法失蠟法鑄」鑄成的青銅器,這個發現讓在場的專家興奮不已,因為這些古鼎青銅器對于研究我國的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將河床底下的所有物品清點干凈后,專家們對墓主人的身份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楚莊王的兒子王子午。因為在古代,鼎是王公貴族專用的物品,代表著身份和地位,普通百姓是不可以使用的。在古文中古人們也經常用鼎來形容描寫一些有豐功偉績的人,比如「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這句詩描寫贊譽的便是與吳魏三分天下的劉備,所以無論是在古墓中發現的青銅鼎還是鼎上鑲嵌著的六條金龍都足以說明墓主人身份的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