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是否曾經想過,一個身在偏遠代地的王子,如何在亂世中成功登基稱帝,成為一代明君?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這場大變局的序幕拉開。齊王劉襄、劉章兄弟與漢朝舊臣陳平、周勃等人開始與呂氏家族展開激烈的權力斗爭。最終,呂氏家族被徹底消滅,權力真空出現。
此時,身在代地的劉恒,卻意外獲得了登基的機會。這位謙遜低調的王子,憑借自己的謹慎應對,最終成功登基,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漢文帝。他是如何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成就一代明君的呢?
一、呂后去世,權力真空出現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這場大變局的序幕拉開。齊王劉襄、劉章兄弟與漢朝舊臣陳平、周勃等人開始與呂氏家族展開激烈的權力斗爭。
呂后對劉氏子弟的屠殺,使得可以繼承皇位的劉氏子弟并不多。其中,淮南王劉長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他是由呂后撫養長大的,為人比較跋扈,而且還要小心以后他為呂后報仇。
齊王劉襄倒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他率先提出誅呂氏,他的弟弟劉章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這對于陳平等人來說,恰恰是個災難。這不僅意味著劉襄不好控制,而且也代表沒有了擁立之功,那麼以后劉襄可能就會以下克上來找他們的麻煩。
在這種情況下,身在代地謙虛謹慎低調的劉恒,就成為了陳平等人最好的選擇。不過,劉恒對這些朝廷大臣的選擇也抱有懷疑。畢竟,他們的目的并非真心擁立,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這種權力斗爭的背景下,劉恒自然不會輕易相信他們的誠意。
當時,整個漢朝正處于一個權力真空的狀態,各方勢力都在爭奪這個空缺。呂后的去世,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變故,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權力斗爭。在這種情況下,劉恒作為一個身在偏遠代地的王子,卻意外獲得了登基的機會,這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但是,他能否抓住這個機會,成為一代明君,還需要看他如何應對。
二、劉恒的內心掙扎
當時,劉恒手下的臣子們都認為這些朝廷大臣奸詐,不會真心擁立他,都勸諫劉恒最好稱病不要前往長安。這無疑加深了劉恒的疑慮。
就在這時,中尉宋昌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劉氏江山已經穩固,即使呂后最后也沒有能夠動搖,所以這些大臣們就算有想法也不得人心。
宋昌接著提出,這些大臣的擁立,可能不是他們的本意,而是出于無奈的選擇。他勸諫劉恒趕快進京,不要遲疑。
宋昌的觀點確實有道理,但是劉恒還是下不了決心。畢竟,皇位雖然是個很大的誘惑,但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劉恒又去向自己的母親薄氏請教,薄氏本身就是謹慎的人,也不敢輕易下定決心,于是只好采取占卜的方法。最后,術士為劉恒占卜了一卦,即「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這無疑是暗示劉恒有做天子的命。
即使有了天意,最后還是要看人的行動。劉恒最終還是不敢直接去長安,畢竟一旦梭哈沒贏,那就是全族的性命。于是,劉恒在與自己母親商議之后,決定派出自己的舅舅薄昭去和周勃接觸,試探朝中大臣們的意圖。
劉恒內心的掙扎可以理解。作為一個身在偏遠代地的王子,突然獲得了登基的機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是,他也清楚這背后可能存在著陷阱。因此,他謹慎地選擇了派遣親信去試探朝廷大臣的真實意圖,以降低風險。這種謹慎的做法,無疑體現了劉恒的智慧和遠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