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滿蒙貴婦的合影照,左邊是滿族女子,頭戴大拉翅,另一位戴著瓜皮帽,右邊是蒙古女子,戴著牛角頭飾,容貌一般卻有一股獨特的韻味。滿蒙女子可以成為大清皇帝的妃嬪,不知道這般顏值皇帝中意不?
討飯的娘家,母親一手拿著瓢,一手拿著打狗棒,孩子在懷里餓得直哭,這就是清末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衣衫襤褸,饑不擇食,滿臉都是悲戚。
彼時的大清朝,內憂外患,割地賠款,有錢人任性,窮人居無定所,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地主婆出門照,雖然是裹了小腳,可是步伐矯健地穿過眾人,身后跟著傭人。
胡同兩旁都是窮苦百姓,無論服飾還是精神狀態都相差一大截。
名妓小榮喜照片,是當時的法國駐華使館武官菲爾曼.拉里貝拍攝。人長得清秀漂亮,就是衣服一點也不打扮人。
小榮喜,本名葉榮喜,字小榮,號蝶影軒主人,晚清著名名妓,袁世凱、李鴻章、張之洞等朝廷大員都曾經是她的常客。
她的一雙小腳更是讓人矚目,可見當時纏足之風有多興盛。
一位千金小姐和她的兩個丫鬟,不過三人的地位也是相差甚遠。小姐容貌秀麗,裹著小腳,從小就是錦衣玉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左邊的丫鬟干的辛苦,即便是照相也沒有穿鞋子。為了方便干活,腳都沒有裹成小腳。至于右側的丫鬟就是小姐的貼身丫鬟了,長大了陪著小姐出嫁,或許成為通房小妾。
晚清的衙役,看起來也是心力交瘁,衣服破破爛爛,可見當時普通公務員也就那樣,日子過得不咋地。
現存于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里的一張照片,原照是黑白的,只不過經過上色更是讓人感喟良久。吃飯吃得如此開心,真是應了一句話:亂世之中,一要吃飽,二才是生活。
新式學堂上,國人身后的辮子有了新的用場,一位學生正在黑板前拿著辮子當圓規,畫完圓后又畫了一個六邊形。他畫非常熟練,也非常的標準,讓人嘆為觀止。黑板上的英文書寫也非常棒,比今天很多人寫的都要好!
慈禧太后妝容照,看起來并不像六旬老人。根據《宮女談訪錄》里記載,晚年的慈禧對容貌要求很高。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打扮,她曾說過一句名言:「入宮后,宮人以我美,咸妒我,皆為我所制。」
清末上海城隍廟圍在書攤旁的年輕人,個個都是拖著一條油光蹭亮的辮子,這就是一百多年前男子的裝束,長袍,大辮子,陰陽頭。
幾何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清朝入關后,「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剃發易服歷經腥風血雨最終成為標配。
晚清時期外國人來華,國人們拖著一條長長的大辮子,很多人都形容為「牛尾巴」,成為落后的象征。有人幾個月都不洗,聞之作嘔。直到大清滅亡,辮子才陸續被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