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戰火紛飛。在這個亂世之中,究竟是誰主宰了天下的命運?是那些聲名遠揚的猛將們,還是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后操縱者?
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戰后,周瑜攻打曹仁所鎮守的南郡將近一年。曹仁兵少,可曹魏的將軍卻沒有一個前來救援。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當時南郡周邊的曹魏武將一共有五個:樂進、徐晃、滿寵、文聘、李通。這五個人為什麼不來救曹仁?答案很簡單,因為關羽牢牢拖住了他們。
關羽,這位蜀漢的頭號戰將,被程昱和郭嘉稱贊為「萬人敵」,被周瑜贊為「熊虎之將」。他的威名,可謂「威震華夏」。在赤壁之戰中,關羽與張飛二人被稱為「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關羽斬顏良,張遼斬踏頓,這兩位曹魏名將先后隕落在他們的手下。
而在後來的襄樊之戰中,曹仁和于禁這兩位曹魏大將,一個被關羽打得絲毫沒有還手之力,一個被水淹七軍活捉,嚇得曹老闆都想遷都。關羽的戰功,可謂是赫赫有名。
但是,關羽最終還是在麥城失利,戰死沙場。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關羽的失利并非單純因為他「太傲氣」,而是有著更為復雜的原因。關羽戰死后,蜀漢失去了荊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城池,從此只能偏安西蜀一隅,再沒有圖謀天下的機會。
關羽的戰死,也意味著蜀漢再無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張飛、魏延雖然也是出色的將領,但終究無法與關羽相提并論。蜀漢由此由盛轉衰,再也無法與曹魏和東吳抗衡。
關羽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他在戰場上展現出了驚人的武力和戰略才能,但最終還是難逃戰死的命運。他的去世,不僅導致了蜀漢的衰落,也讓這個曾經雄踞一方的政權再也無法挑戰曹魏和東吳的統治。關羽的故事,無疑是三國時期最為傳奇的一個。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逝于巴丘,時年三十六歲。這位萬人之英的周公瑾,就此隕落,從此,東吳再沒有人記得「兩分天下」的夢想。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以少勝多,一把大火把曹魏燒的大敗。如果沒有周瑜的沉著指揮,也就沒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如果沒有周瑜,曹老闆那一戰就吞并天下了,益州劉璋,哪里是曹老闆的對手?
赤壁之戰獲勝后,周瑜乘勝追擊。經過一年多的相持,曹老闆令曹仁撤退,東吳進而控制了整個北岸的南郡地區。此時,對于東吳未來的戰略,東吳群臣有兩種不同的思想。
一種是周瑜堅持的「伐蜀」。周瑜想趁曹魏大敗而歸,短時間內沒有余力起兵,所以趕緊攻下西蜀,跟曹魏「兩分天下」。另一種是魯肅等人堅持的「借荊州」。魯肅等人想聯劉抗曹,堅守江東,休養生息,不再大規模進攻西蜀。
周瑜去找孫權面談,孫權立刻同意了他以荊州為基礎,起兵進攻四川的計劃。然而,就在這時,周瑜卻病逝于巴丘。
周瑜的去世,意味著東吳再無人提起「兩分天下」的這一宏偉藍圖,也再沒有人能撐起這個夢想。周瑜走后,東吳只能偏安一隅,遲早要被曹魏吞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