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到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皇帝,就不得不提及到秦始皇,秦始皇不僅早在其13歲時就登上了皇位,在位期間更是用實力統一了六國,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了中央統治,實現了古代中國首次大統一的局面。作為千古一帝的帝皇,秦始皇不僅在生前享受了奢侈豪華的待遇,其死后陵墓的修建和規模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秦始皇陵墓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呢?據說其面積就有78個故宮的大小,里面不僅有大量的奇珍異寶的陪葬品,還有成片氣勢磅礴的兵馬俑,而針對秦始皇陵的民間傳說也是不少,包括里面有水銀制成的江河湖海和布置了防止被盜墓的各種各樣的機關等,除了秦始皇陵本身具有許多神秘的傳說外,人們還對陵墓中千年不滅的「長明燈」產生的極大的興趣。
實際上,關于秦始皇陵墓中的長明燈并不是民間的傳說,而是近代考古人員在對秦始皇陵墓的挖掘中發現的,發現墓中長明燈的事實一經報道出來,便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很多人對于墓中為何能夠存在千年不滅的長明燈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有一條觀點就認為長明燈之所以能夠千年不滅,很可能是由于燈芯材質的特殊。
實際上,針對特殊材料上,古人也早就想到了,如司馬遷就曾針對長明燈為何能夠千年不滅的原因給出了自己的描述,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這種燈油的特殊性,因為這種燈油是采用人魚膏制造的。不過采用人魚膏的這種解釋仔細一想也禁不住推敲,比如,當時的人魚膏十分的珍貴,如果真的要想做到千年不滅,在量上難以保證,另外,只要采用燃料點燃的方式,就需要消耗氧氣,一旦墓中的氧氣耗盡,燈自然也會熄滅。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要想在墓中做到千年不滅的「長明燈」似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要想真正弄清長明燈的秘密,還得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力量,一些專業的學者就通過采集墓中長明燈中的燃料,并通過儀器檢測和對現場情況的綜合分析發現,長明燈的燈油并非是所謂的人魚膏,而是蜂蠟,并且蜂蠟里面還具有大量的白磷的成分,根據白磷的燃點十分低的性質,如果在存在氧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發生自燃現象。不過墓中經過密封后,氧氣也會最終被消耗掉,即使是蜂蠟燃燒得十分緩慢也難以做到「長明燈」不滅的效果。
實際上,從能量守恒的角度來看,所謂的永久不滅的「長明燈」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為何考古人員在進入秦始皇陵墓的時候,能夠見到墓中安靜燃燒的長明燈呢?
其實談到白磷這種物質的時候,謎底也就漸漸地浮出水面了,考古人員進入陵墓中看見的點燃的長明燈并不是一直處在燃燒的一個狀態,在密封的陵墓中,氧氣一旦被耗盡,長明燈也會熄滅,但是在考古人員打開陵墓的一剎那,空氣中的氧氣就會涌入陵墓,再加上燈油中白磷又極其容易自燃,所有當秦始皇陵墓中的密封環境與空氣接觸的時候,就容易再次燃燒起來,給人造成一種千年不滅的錯覺,讓人誤以為長明燈一直在燃燒。
學者的解釋揭開了秦始皇陵墓中長明燈千年不滅的神秘面紗,原來所謂的長明燈只不過是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和巧思構造出來的,就像是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一般,雖說真正的長明燈并不存在,但是古人創造出長明燈的寓意還是希望不滅的火苗能夠驅趕黑暗,帶來光明,并且薪火相傳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