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千多年王朝史上的巔峰時代無過漢唐,但兩者的情況其實截然不同。漢初近80年對外之積弱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漢高祖劉邦都入土了還差點讓匈奴人戴了綠帽子(冒頓單于調戲呂后)。可堂堂大漢在當時連這種奇恥大辱都必須忍下,還得獻上金帛女子賄賂匈奴使其不得南侵,遂使「和親」成為屈辱的代名詞(詳見 小議和親——何以漢唐時的尋常事,到了宋明就視若蛇蝎?)。不過自漢武帝劉徹橫空出世,漢軍自此橫掃天下,幾乎無敵,連最后滅國都滅得囂張無比——「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被漢軍按在地上反復摩擦,只能逃竄西遷,就連留在漢地最后的殘渣余孽劉淵于(西)晉末起事時,都與有榮焉的自稱漢室繼承人,立國號為漢:
「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嶇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后主,以懷人望。」(《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唐朝則與漢朝截然相反,人家是開局即巔峰——李淵、李世民、李治以及隔代的李隆基這幾位,無論擱在哪朝哪代都是難得一遇的明君雄主,結果不但都被唐朝趕上了,而且承繼關系上幾乎湊出一副「同花順」——這得是多麼逆天的運氣啊!所謂的盛唐,其實所指的也就是這幾位大神在位的那段時間。
自安史之亂后,李唐國勢一日衰過一日,可是憑借幾位老祖宗打下的家底,還是硬生生的挺過了150多年才亡國,其牛叉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漢唐最牛之處就在于一開局就搞出了一大堆非常厲害的皇帝
如今我們多以漢人或唐人自居,卻沒見什麼人管自己叫晉人或是宋人什麼的,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漢唐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兩漢延綿400多年、24帝,除了漢成帝和漢靈帝外,其余的皇帝品德或有優劣、能力或有強弱,但幾乎沒出過有名的昏暴之君。相比之下唐朝的皇帝就讓人有些無語了,且不提中唐以后那些不爭氣的,即便是初唐的那幾位明星皇帝,也有不少讓人詬病之處。
唐高祖李淵晚節不保;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唐高祖李治是個妻管嚴,差點讓李唐三世而亡;唐玄宗李隆基就更不用說了,那簡直就是個天字號的大敗家子……
而這里邊最倒霉的家伙非李治莫屬——武則天以一介女子之身篡唐立周,在儒家看來簡直是如同世界末日一般。所以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則天大帝的老公李治自然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于是可憐的李小九在史書中被塑造成了反面典型,不得不跟亡國之君周幽王相提并論: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此周幽王之詩也。是時,幽王雖亡,而太子宜臼立,是為平王。而詩人乃言滅之者,以為文、武之業于是蕩盡,東周雖在,不能復興矣。其曰滅者,甚疾之之辭也。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新唐書·卷三·本紀第三》)
于是李小九從此被斗倒批臭,以至于人們只要提起這貨,首先想到的就是貓在一個大女人身后的猥瑣的小男人形象。
李治的名聲其實是被宋儒搞壞的,比如歐陽修和司馬光
其實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并不是這個樣子,相反他的功業即便說不上趕父超祖,也差之不遠。即便是在怕老婆這件事情上,他也是情有可原,而且根本沒有傳說中(尤其是某些影視劇)瞎扯得那麼夸張。
如今有個梗,說是老大和老二掐架,最終掛掉的往往是老三和老四……這種事情確實不鮮見,卻也并非至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