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0日,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的一個館員,離開了人世,享年97歲。
這位平凡的老爺爺是一位人民教師,但一生都在不遺余力地資助公益事業,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金友之。
聽到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十分陌生,但他另一個名字愛新覺羅·溥任,一定能讓你想起那段清末晚期的歷史。
沒錯,他的哥哥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他的大伯是光緒皇帝,奶奶則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與生在帝王家的其他人不同,愛新覺羅·溥任選擇了一條極其平凡的道路,也正是因為他的低調,從不涉政,他才平安順利地一直活到2015年。
愛新覺羅·溥任
1918年,溥任出生在北京什剎海北岸的攝政王府里,是
醇親王載灃的第四個兒子,皇帝溥儀同父異母的親弟弟。
宣統帝溥儀膝下無子嗣,而他另一個親弟弟溥杰娶了一個日本女人,生下的孩子帶有日本的血脈,根本不可能成為皇位的繼承人,所以溥任的出生,給清朝皇室帶來了希望。
如果清朝當初清朝復辟的話,或許下一任統治者就是溥任的長子,溥任的未來可謂是一片光明。
溥任(前坐者)與溥儀(中坐者)、溥杰(后排中)和妹妹們
當然,歷史從來沒有如果。清政府腐朽無能,百姓民不聊生,由此爆發了一場辛亥革命,而這場革命不僅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王朝,還徹徹底底改變了清朝皇室兩代人的命運。
自清朝覆滅以后,身為攝政王的載灃,十分厭惡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他明白清朝的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根本沒有回旋的余地,于是便辭去職位,回家頤養天年了。
長大后的溥任也和父親一樣遠離了政治,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專研國學之中,從中學習到了不少深厚的內涵和獨特的意趣,這也為溥任後來修建學堂,教書育人奠定了基礎。
愛新覺羅·載灃
1934年,仍然醉心于爭權奪利的溥儀,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統治者」,說是皇帝,實則就是日本侵略者用來控制中國的傀儡罷了。
擔心兒子的載灃,在溥任的陪同之下來到偽滿洲國,看望溥儀和溥杰。在這里,載灃和溥任,見到了兩兄弟墮落不堪,處處受制于日本人的樣子,沒有一絲中國人的血性。
載灃對溥任感嘆道:「當小日本的皇帝還不如當只狗」
溥任對此深以為然,在日本人提出要給載灃和溥任,在滿洲國里兩個差事時,兩人都直接拒絕了。
不料日本人卻威逼利誘,想借助載灃和溥任的皇室身份搞事情,無奈之下,載灃只能假裝生病,躺在床上不吃不喝。
并在溥任的幫助和掩護下,成功地瞞過了日本人,兩人找準時機便逃回了天津。
回家后的載灃對兩個兒子的選擇和遭遇,感到十分痛心,他不想讓溥任再走上哥哥們的老路,只希望他能夠平安長大。
所以,對于溥任將來想要開設學堂,讀書育人的想法,載灃十分贊成。
當時正逢日本人對醇親王府虎視眈眈之際,為了保全醇親王府,載灃就提議將醇親王府改造為學堂,溥任來當老師。
1947年,在載灃的支持下,溥任利用醇親王府中廢棄的凈業寺,創辦了北京競業小學,并且自命為校長,從此之后,溥任便在這里開啟了他教書育人的一生。
由于招收的學生多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溥任不忍讓孩子們無書可讀,便自掏腰包,購置了桌椅板凳,書本教材。
溥任先生(右)
雖然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但教學生涯卻給溥任帶去了無數的樂趣,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溥任將學校和醇親王府內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全部都無償捐獻給了國家,而自己則在多所小學內繼續任教,過著清貧的生活。
溥儀與溥儀,雖是兩兄弟,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溥儀貴為皇帝,身份顯赫,卻歷經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時局變遷,而溥任淡泊名利,最終獲得了幸福,在眾人的敬仰中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