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年三月朱棣前往北平慶壽寺看望已經84歲的姚廣孝,此時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已經無力起身迎接朱棣的到來,姚廣孝在彌留之際跟朱棣提了一個要求,朱棣很是為難,但還是答應了,姚廣孝這才沒有遺憾的閉上了雙眼。
「黑衣宰相」姚廣孝究竟提的是什麼樣的要求呢?對他這樣一個了無牽掛的人來說,彌留之際會想些什麼呢?
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正因為姚廣孝加入到燕王朱棣的陣營,不斷地說服燕王起兵,為燕王出謀劃策,燕王才得以開始靖難,并得以靖難成功,取代自己的親侄子朱允炆登基稱帝。
對朱棣而言姚廣孝不僅僅是靖難功臣那麼簡單,而是知己好友。
因為他們倆屬于同一種人—有野心的陰謀家。
朱棣登基以后,給了姚廣孝很多的賞賜,包括好的宅子,美女、金銀財寶等這些俗物,并且朱棣說只要姚廣孝提,就一定會滿足他的要求,作為「靖難第一功臣」,雖然沒有上陣殺敵,但姚廣孝當之無愧。
但姚廣孝什麼都不要,不僅將金銀財寶、美女都推了回去,還堅持不留頭髮;
上朝時身穿朝服,下朝以后就換回自己的僧衣,并且住在寺廟里,繼續做他的和尚。
姚廣孝之所以選擇支持朱棣造反,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抱負已經實現自然了無牽掛;另外姚廣孝很是了解朱棣是個什麼樣的人,就像了解自己一樣:朱棣并非善類,絕對不會允許一個知道自己太多秘密的人留在自己的身邊。
姚廣孝想要「功成名就以后」平靜地活下去,只能隱藏自己。
雖然姚廣孝極力的隱藏自己,但他已經背負了助紂為虐的陰謀家的名聲,在別人眼里是他說服朱棣起兵造反的,對姚廣孝來說最痛苦的是:他唯一的親人都對他嗤之以鼻,拒之門外。
永樂二年八月姚廣孝打算回家鄉長洲看望自己的唯一的親人:他的親姐姐;此時的姚廣孝不再是窮和尚,而是朝廷重臣,又被朱棣封為太子少師,此時姚廣孝還相可以稱得上是衣錦還鄉,但結果出乎姚廣孝的意料。
姚廣孝的親姐姐對他拒之門外,無奈姚廣孝又去見自己昔日的好友王賓,好友王賓也不見他,只是托人給姚廣孝帶了兩句話:「和尚錯了,和尚錯了!」
姚廣孝本想跟家人、好友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但是卻嘗到了眾叛親離的感覺,原先窮時朋友親人尚在,如今大權在握身邊人卻紛紛離他而去。
這一次的「衣錦還鄉」給了姚廣孝很大的刺激,此后姚廣孝白天除了上朝,其他的時間都是躲在寺廟過苦行僧的日子,看上去就像是在反省自己的過錯一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