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甄嬛傳》、《延禧攻略》等清朝影視劇的熱播,那些熒幕上鮮活的形象吸引了很多的女生,尤其是電視劇中的服飾與發式,更引起了女生的爭相模仿。
事實上這只是電視劇中的修飾,為了美感,很多發式與服飾早已不是古代原本的樣貌,就拿發式來說,清朝真實的發式與電視劇中相差極大,且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
作為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清朝早期的女性發式保留了女真時期的傳統,那時的發式首先考慮的并不是美感,而是會不會影響日常的生活,在草原上,洗頭是十分困難的,一年當中洗頭的次數屈指可數。
考慮到多種原因,清朝前期的女性發式中最常見的就是盤頭,那時的盤頭是將全部頭髮梳成辮子,然后直接盤在后腦上,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首先,這種發式十分穩固,即使騎馬也不會散落,十分適合草原民族。
其次,這種發式可以保護頭皮的溫度,在大草原當中,經常會有各種大風,人的頭皮在長時間吹風的影響下會出現各種疾病,而厚厚的頭髮正好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當時幾乎所有女性都在使用這種發式。
和盤頭相類似的髮型還有包頭,雖然不梳辮子,但同樣將所有的頭髮全部盤在了后腦,總結來說,在清朝前期和后金時期,所有女性的發式都盡可能的簡單且方便,且沒有任何裝飾。
即使是那時的清朝貴族女子,也沒有太多的選擇,能夠洗頭的時候就會將頭髮披散下來,無法洗頭的時候就會將頭髮盤起來,不過未婚女子和已婚女子在盤頭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到了乾隆時期,由于物質水平的提高和審美水平的提高,清朝女子的發式也出現了很大的改革,其中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兩把頭的出現和假發的使用。
所謂兩把頭,就是大家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的髮型,就是在女性的頭頂有一道或者兩道十分明顯的縫隙,然后將頭髮在后面綁起來,頭頂正上方會佩戴各類清朝專有的頭飾。
這種發式同樣簡單,但美觀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在配合一些發式,可以有效提高女性的顏值,但因為有些女性頭髮較為稀薄,所以那時也有大量的假發出現,真發配合假發,也是當時的一種潮流。
而到了道光時期,又出現了一種架子頭,那就是將架子埋藏在頭髮的下面,然后用頭髮做出一個類似架子的感覺,這樣不但可以支撐起頭上的冠,還可以增加花朵、珠寶等各類搭配。
綜合來說,清朝的發式本身還是十分簡單的,基本上全部梳在了頭頂,將整個額頭全部漏出來,像劉海這種髮型,在清朝是完全不會出現的。
對于這個時候的清朝貴族女子來說,發飾本身并不重要,也不會影響整體的形象,一方面因為她們幾乎每次出門都會佩戴發冠,另一方面因為她們那時的裝飾物都較重,只有這類髮型才能滿足她們的「炫富」心里。
不僅如此,清朝中期的「規矩」非常多,幾乎所有大型場合都會要求女性保持對應的髮型,所以很多清朝貴族女子除了在睡覺的時候,都不會將頭髮放下來,即使需要清洗,也會在清洗后立刻梳起來。
從清朝時期的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得出來,清朝貴族女子對于發式并沒有太多的渴求,也許對于她們來說,發式的作用僅僅是為了撐起頭上的發冠,至于發式本身,幾乎沒有美丑之分,這就是為什麼清朝的妃子照片中,幾乎沒有美女的原因。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