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和諸葛亮都是中國非常著名的謀臣,而且他們兩個在民間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尤其是諸葛亮,更是被視為智慧的代表。
我們自古以來都喜歡做排行榜這種定西,從最早的初秋五霸,到後來的戰國四大名將,這種排行和比較,就一直存在。
而且還動不動就喜歡討論一個誰更厲害的問題,比如說張良和諸葛亮究竟誰更厲害這個話題,就經常被人提起。
這個本來屬于那種關公戰秦瓊的話題,但最近我發現,這件事還真的挺有意思,因為張良和諸葛亮還真的有許多相似之處,今天昭烈君就用非常認真的態度來對對比一下兩個人,正好是漢朝的一頭一尾,從中更能鳥瞰出整個漢代變遷的脈絡。
(01)對君主個人的影響
古代謀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能夠對君主和整個局勢的變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君主安危的影響。
很多君主愿意一生都信任整個謀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最危急的關頭,謀臣曾經救過他的命,沒有他可能也就沒有君主了。
這一點上,張良和劉邦可以說是打個平手,因為他們分別在劉邦和劉備早期最危險的時候,都曾經對君主自身能不能存活下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劉邦自從沛縣起兵以來,遇到的最危險的事情就是鴻門宴了,而鴻門宴劉邦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張良起了決定性作用。
更準確地說,是項伯起了決定性作用,早年間項伯殺了人,作為反秦先鋒的張良收留了他,可以說是救了項伯一命。
這一次鴻門宴前夕,張良主動找到項伯,無論是曉之以情也好,動之以財也罷,項伯在項梁死后,作為項氏家族的長輩,在項羽面前說話那是相當有分量的。
而且中途劉邦逃走也是張良在頂著,跟項羽周旋,這次劉邦能夠死里逃生,張良絕對是居功第一,樊噲肯定也功勞巨大,但他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根本原因還是張良通過項伯在從中斡旋。
這方便諸葛亮對于劉備危難之際的影響那就更明顯了,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可以說是惶惶如喪家之犬,四處流浪,完全沒有自己的地盤,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清晰的規劃。
劉備從有了諸葛亮開始,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有了屬于自己的目標,從此劉備再也不是一個任人驅使的小軍閥了,而是成了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地方割據政權,劉備本人從此也徹底告別了生命危險,不然像之前那樣跑來跑去,指不定哪天就別冷刀冷箭給弄死了。
(02)國家戰略方面
隆中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三國時代的關于蜀國的戰略規劃,可以說是諸葛亮為劉備量身打造的一套,完整的戰略方向。
從此之后,無論是順利還是艱難,緩慢還是迅速,蜀漢政權的戰略方向一直都是根據隆準對來的,如果不是最后失敗了的話,這個隆中對,絕對是中國第一謀略。
這個最大的戰略,小的戰略方向比如死守漢中地區,聯吳抗曹等等,這些都是具體的戰略,可以說在諸葛亮無論是從大戰略還是小戰略方向,都完全影響了整個蜀漢政權,對劉備最終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跟隆中對相對的還有個叫「漢中對」,這個漢中對完全可以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媲美,是指導劉邦如何出漢中,如何戰勝項羽的總方針,但可惜的是這個方案不是張良提出來的。
這一點也算是張良小小的遺憾,不過這個不能說是張良戰略能力不足,主要是他這個時候,不在劉邦身邊,提出這個方案的是打下大漢三分之二江山的韓信。
但是張良對這個劉邦集團的戰略也有最本質的影響,最明顯且根本的就是兩件事,第一件就跟這個漢中對有關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