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出身鹽商家庭的青年,憑借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最終成為了一代農民起義領袖,卻最終沉淪于酒色之中,最終被自己的親人所害。這個故事又何嘗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縮影?
公元835年,在山東曹州(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個鹽商家庭中,一個名叫黃巢的男孩出生了。從小,黃巢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5歲時就能寫出優美動人的詩詞,在當地小有名氣。他不僅在文學方面有著出色的天賦,在武術和射箭方面也是出類拔萃,可謂是文武雙全的神童。
黃巢出生在一個富裕的鹽商家庭,從小就沒有經歷過貧困的生活,這也讓他養成了一些不太好的性格特點,比如剛愎自用、喜歡炫耀自己的才能。不過,這也正是他後來成為農民起義領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年齡的增長,黃巢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仕途,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屢試不第的打擊,讓他對當時的科舉制度和整個唐朝統治產生了強烈的不滿。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遭遇,認為自己的才能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發揮,這種不公平的現實讓他憤怒難平。
就在這種憤怒和不滿的驅使下,黃巢開始了自己的反抗之路。他放棄了科舉這條路,轉而投身于鹽商的行業,成為了一名私鹽販子。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同樣從事私鹽販運的王仙芝,兩人很快成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公元874年,全國爆發了嚴重的水災和旱災,各地糧食減產,百姓生活陷入了困境。然而,當時的唐僖宗卻沉溺于酒色,對國家大事視而不見,甚至還大肆增加各種苛捐雜稅,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濮州的私鹽販子王仙芝終于忍無可忍,于是在河南濮陽發起了起義。他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并發布了榜文,怒斥唐朝的吏治腐敗、賦役繁重、賞罰不公等諸多罪惡。
王仙芝的起義很快就攻克了山東省的曹縣和濮州等地,聲勢浩大。這一消息傳到了黃巢的耳中,他也心動了。于是,黃巢便在山東冤句(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率領著侄子黃存、黃揆、黃鄴和外甥林言等人起義,積極響應了王仙芝的號召。
兩人都是私鹽販子出身,早有些交情,所以很快就聯手攻打唐朝。這時,唐朝末期的農民起義戰爭正式爆發了。
面對著日益強大的農民起義軍,唐朝廷無奈之下只能對王仙芝和黃巢進行招安。不久,唐僖宗就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而王仙芝也很快就轉身投降了唐朝。
但是,黃巢卻并沒有受到唐僖宗的賞賜,心中很是不滿。于是,他便大舉攻打了王仙芝,最終打敗了他,斬首了五萬多人,連王仙芝也被擒殺。
就在這時,黃巢看到了自己的機會。公元881年1月8日,他率領著15萬大軍攻打了唐都長安。唐僖宗見勢不妙,便率先逃往四川成都。黃巢乘勢攻占了長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大齊",改年號為"金統",自立為皇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