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曲《滿江紅》唱出了岳飛岳武穆的壯志難酬,那十二道金牌,停下的不止有岳飛北伐的腳步,更是停住了中華文化復興一次進程。
一句輕飄飄的「莫須有」,一出引人怒血的「風波亭」,更是葬送了一位千古不出的忠肝義膽之將帥巔峰。
但在後來的封建王朝之中,由于皇帝威嚴的不可觸碰,在岳飛墓前被人們鑄成了四尊鐵人,永世下跪贖罪的,也只能有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了。
但就是在這四個「罪魁禍首」之中,卻有一人的后代能夠高中狀元,在自己「祖宗」的跪像前留下的兩句詩,更是人盡皆知。
清朝康熙晚年間,南京有一家喻戶曉的文人之家秦家,其家中次子名曰秦大士,此人自幼便是有著過目不忘之能,更是酷愛讀書,詩詞歌賦無有不能,小小年紀便有了一個「神童」的稱呼。
但讓秦家在左鄰右舍出名的,不僅是秦大士這個小神童,更是因為秦家的出身。
原來秦家是在明朝末年避兵禍而來的南京,其祖上是何人一開始大家也不知道,但是不知什麼時候,這秦家在眾人的口中就成了宋朝大奸臣秦檜的后代。
有的人來問秦家,秦家人對此也毫不解釋,這一下更加坐實了這個傳言。
這一下秦家在左鄰右舍的眼中,也就變了味,畢竟雖然當時是清朝,是當初的金人后裔掌了天下,但誰會看得起奸臣之后呢。
這也就令秦大士頗為苦惱,每日看著眾人不善的眼神,不知該作何解釋,只能每日游山玩水,排解心中苦悶。
恰好這時,著名的文學大家、「吃貨大家」袁枚受到兩江總督尹繼善的幫助,由沭陽移任江寧知縣。
袁枚聽聞江寧北郭城門觀音門外,有一座號稱「萬里長江第一磯」的燕子磯,風景格外秀美,就打算前往游覽。
當袁枚到了燕子磯后,卻看到石壁上題著一句詩:
「漁火只疑星倒出,鐘聲欲共水爭流。」
袁枚一看,不由得大加稱贊,再一看落款,正是秦大士所題。
就此,袁枚找到了秦大士,二人把酒言歡,袁枚得知了秦大士一家的處境,不由勸他何必受世俗之見,難道祖上是奸臣,他自己也就一定是奸臣嗎?
秦大士聽了袁枚的話,卻也只能苦笑不已,想要辯解一些什麼,最終只能化為了一聲長嘆。
而后秦大士和袁枚二人交往日益深厚,袁枚也是把胸中所學盡皆傳授,二人亦師亦友,秦大士的生活中有了一道光。
一日袁枚拉著秦大士游覽秦淮河,看到這秦淮河兩岸人聲鼎沸,南京這六朝古都車水馬龍,袁枚雅致頓時興起,拉著秦大士便讓他作詩一首。
秦大士站在船上猶豫了片刻,方才緩緩開口:
「金粉飄零野草新,
女嬙日日枕寒津。
傷心慢莫悲前事,
淮水而今尚姓秦。」
一首七絕出口,頓時引得袁枚想要開口叫好,卻又是沉思不已。
「傷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很顯然,秦大士這還是對于自己的出身有著芥蒂啊,看來自己這個好朋友,還是難免放不下世俗之見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