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長子胤諟膝下共有15個兒子,但是其中有11個兒子都是被幽禁在府中26年生育的。今天要說的是次子弘昉,這個兒子出生于康熙年間。長兄是弘昱,是康熙較早一批的皇孫,只可惜活到了23歲就英年早逝,因此弘昉就成為了實際上的長子。
如果說到年輕時候的胤諟,可謂是康熙的愛子,跟隨父皇征戰南北,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康熙將年輕的胤諟晉封為多羅郡王爵位。此時,除了太子以外,其他的皇子基本上都是貝勒以下爵位,他成為了皇子中的典范。
時間并不是很長,康熙四十七年奪嫡之心及早的暴露出來后,父皇將他的爵位革掉了,而且將他幽禁在府中,寸步不能出府。直到雍正十二年,幽禁了26年的胤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到結局也沒有被釋放出來。
後來,鑒于胤諟是康熙皇長子的身份,因此去世的時候,雍正帝賜給他固山貝子的品級來進行殯葬的。
雖然說,胤諟被幽禁在府中,自己已經是沒有人身自由,更加不可能被授予官職了。關鍵他的兒子們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至少,胤諟被幽禁的26年里,兒子們基本上在朝廷都是不得志。
今天說一說他的長子弘昉。出生于1704年,按照宗室的慣例,20歲時是近支的話應該有資格被封爵位了,而且在八旗或者宗人府中可以適當授予官職,最差也可以授予侍衛官銜了。
那麼,弘昉是什麼時候才開始發跡的呢?
雍正十二年,父親胤諟在府中去世,按照固山貝子爵位來殯葬結束。按理來說,過去奪嫡的恩怨已經過去了,也賞賜給胤諟貝子品級。因此,弘昉作為實際上的長子,承襲了爵位,遞減為奉恩鎮國公。接下來,就應該安排一些八旗都統或者侍衛職銜了。
承襲爵位是十二年的十一月份,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才被任命署理鑲白旗漢軍都統,官居從一品。但是,在這一年的十月份卻將唯一的八旗都統職位給解除了。
從三月份到十月份,中間的八月份是雍正帝駕崩,乾隆帝繼位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朝局并不是很穩定,為了確保皇位穩定,乾隆帝還是將參與奪嫡的后代都統職位都象征性的免除了很多,為的就是當乾隆在皇位上坐穩定以后,再進行恩封。
因此,弘昉一時間就剩下一個奉恩鎮國公的爵位頭銜,沒有其他任何職位。
從雍正十三年被免掉了鑲白旗漢軍都統以后,到乾隆二十年再次被啟用,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的時間。這麼多年,弘昉一直賦閑在家。
那麼,這一次被授予鑲紅旗護軍統領,官居正二品,只可惜只相當于八旗副都統的職位,比二十年授予的職位要低一級,俸祿待遇上肯定有所差別。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二十年前擔任的是漢軍都統,這一次擔任的卻是滿族八旗,地位上要稍微高一點。那麼,這一個護軍統領任上干了十一年的時間,但是因緣事也在乾隆三十一年被解除了職務。自此以后,弘昉再也沒有在朝廷擔任過任何職務。
乾隆三十七年去世,享年69歲。
1.長子永玜(1719-1750年)永玜是康熙見過的皇曾孫之一。受到祖輩的影響,直到乾隆十一年才得以授封,被授予四等侍衛,是侍衛階層中最低的一個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