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弩甲攻防的角度,聊聊為何「一漢頂五胡」到宋朝就不靈了
2024/04/16

01

在一些歷史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景——一支軍隊在距離敵陣至少有幾百米的距離就開始彎弓搭箭,然后黑壓壓一片的箭雨鋪天蓋地般的覆蓋下來,甭管目標是舉盾還是披甲,統統都得沾到死、挨著亡,殺傷效果堪比現代炮群齊射,差別僅在于死得沒那麼零碎罷了。

影視劇中常見錯誤之一,就是在夸大弓箭威力的同時,貶低甲胄的防御力

這里的第一個常識性錯誤,就是極度夸大了冷兵器時代遠程武器的射程。在火炮出現以前,古代武器中的射程之王是三弓床弩,也叫一槍三劍箭,還有叫八牛弩的。根據北宋名臣曾公亮所著的《武經總要》記載,三弓床弩的射程可以達到700步左右,相當于現代的980米(宋步約等于1.4米)——還有種說法是宋人魏丕曾改造過三弓床弩,使其射程達到了1000步(約合1400米左右),但這事缺乏旁證,暫不作討論,以免爭議。

但像三弓床弩這樣的大型武器極為龐大沉重,不僅難以機動,而且非常昂貴,還需要至少30個人操作。

所以這種玩意不但裝備量少,而且基本上都是用于在守城戰中充當重型火力點。因此在古代軍隊中使用得最頻繁的遠程武器,還是便于攜帶的普通弓弩。比如唐朝府兵被征召出戰或執行衛戍任務時,每個人必須隨身攜帶的兩件兵器之一就有弓箭:

「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即箭囊)、橫刀、礪石(即磨刀石)、大觿(類似錐子的工具)、氈帽、氈裝、行藤(一種保護腰腿的皮制護具)皆一,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新唐書·卷五十·志第四十》)

換句話說,唐軍的弓箭裝備率近乎百分之百。

橫刀和弓矢是每個唐朝府兵必不可少的裝備

而在網絡上關于古代弓箭的射程到底有多遠一直是個難解之謎。牛X吹得最狠的可以輕而易舉的在數百米外奪人性命,威力堪比現代步槍,還能扯出一大堆理論依據,看得我這種文科生出身的一愣一愣的。事實上不排除在借助風力、馬速、地勢等外部有利條件下,弓箭的射程可能會成倍增長,也沒法排除有人就是天賦異稟,能夠大力出奇跡的把弓箭射出步槍的射程。

但戰爭不是江湖打架和街頭斗毆,一種普及型裝備的戰術運用,要考慮絕大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士兵的基本能力問題。況且要充分發揮弓箭的殺傷性作用,除了射程這個指標外,火力的持續性也非常重要。

所以在歷史上的大多數軍隊中,弓箭如果是進行覆蓋性拋射的話,射程通常在150~200米之間;如果是進行直接懟臉的直射,通常能在百米以內造成有效殺傷;當然要想實現精準射擊,一支弓兵部隊能在壓力山大的戰場上做到30米以內指哪打哪,已經算是訓練有素的精兵了。

故此才有「臨陣不過三矢」的說法。也就是當敵軍的騎兵沖進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后,弓兵往往只能射出3支箭,然后兩軍的近戰部隊就已經實現臉貼臉的親密接觸了。當然這也不意味著弓兵們就可以打卡下班或是嗑著瓜子賣呆,他們還得躲在近戰部隊的后邊對敵人的后續部隊進行阻斷式射擊。

弓箭在戰場上能起到很好的火力壓制和威懾的效果,并非非得追求殺傷效果不可

可能有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說說弩的事了,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既然弓箭價格便宜量又足,古代軍人干嘛有非得費老鼻子勁去折騰弩這種既粗苯又昂貴而且效率還不高的遠程武器呢?

02

說到弩,我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秦弩了。那麼為啥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弩能搞出這麼大的名頭,而在技術更先進、國力更充沛、生產能力更強大的漢唐等王朝,弩這種武器的應用或者說搞出的場面反而不如秦?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戰場環境的問題。

話說春秋時期的戰爭,雖然跟后世比起來規模不大、殺傷性也不強,但成本極其高昂。因為那時候衡量交戰雙方戰力的標準就是戰車的數量和質量,而有資格站在戰車這種昂貴的作戰載具上的家伙,即便不是出身高貴的龍子鳳孫,也得是身家豐厚的「卿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唐朝軍隊威震西域,為何總是不把弓弩放在眼里?
2024/04/20
日系演員深田恭子:微胖界的純欲風格創始人,演技炸裂顏值在線,這誰頂得住?
2024/04/20
50歲女港星定居日本農村,發福打扮隨便似農婦,已棄演從商多年
2024/04/20
古代男子與小妾同房,為何要求妻子在一旁圍觀?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2024/04/20
謝霆鋒張柏芝的三子之謎:王菲「道出實情」,為何不給謝霆鋒生孩子?
2024/04/20
「靠劉海」就別說顏值高了,8位明星告訴你,真正帥的人「根本不靠髮型」
2024/04/20
一口氣看懂東吳四大家族!朱張陸顧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2024/04/20
中國改朝換代第一姓:每逢亂世此姓必出奇人,還總是起到關鍵作用
2024/04/20
吳鎮宇15歲兒子「輸光財產」丟失影帝竟令人生變灰:生命沒有意義
2024/04/20
江西村民把古墓改成豬圈,挖古磚蓋10棟房,挖出最大的漢墓群
2024/04/20
佛系瘦身反而瘦了?5款低中強度運動推薦:每天只需30分鐘,竟能帶來的驚人減肥效果!
2024/04/20
4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小心「隨手壞習慣」髮質越來越毛躁、「用這洗髮」髮量日漸稀疏
2024/04/20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三位名將,完全可以取代皇帝,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2024/04/20
耿炳文:朱元璋「妙計」拉攏,48年效忠,為何留下一個難解謎團?
2024/04/20
司馬懿立遺囑:不準子孫為我掃墓,時隔多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2024/04/20
漢武帝駕崩后,年僅8歲的劉弗陵即位,為何漢朝卻沒有發生內亂?
2024/04/20
太罕見了!1983年「老貴陽」,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0
太罕見了!一個清朝醫生,拍到了1905年的西藏
2024/04/20
老照片:除了圓明園,這座皇家園林,也被英法聯軍燒毀了
2024/04/20
大明滅亡后,讓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去了哪?說出來你或許不信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