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篇先自設一問:古代武將中殺敵數量最多的是哪位?
可能會讓有些朋友脫口而出的答案,自然就是李元霸了。
能拿得動李元霸這對鐵錘的,都能在奧運會上整個舉重冠軍了
按照《說唐演義全傳》中的說法,這位隋唐第一條好漢擅使一對重達800斤的鐵錘(擂鼓甕金錘是《興唐傳》里才有的),胯下騎乘追風白點萬里龍駒馬,能日行一萬、夜走八千(平均時速約375km/h,比復興號運營車速還快),頭戴一頂束發烏金冠,身穿一副鐵水穿成寶甲,在隋末唐初那個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的年代可謂是見神殺神、見佛殺佛——什麼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扛得住李元霸一錘還沒死沒傷的,這個牛都能吹一輩子。
英雄豪杰尚且如此,那些雜魚小兵就更不用提了。在四明山一戰中,李元霸單人獨騎擊敗十八路反王麾下的230萬人馬;紫金山一戰中又匹馬雙錘直面180萬大軍,兩柄鐵錘簡直化身戰術核武器,將180萬軍隊殺得就剩下65萬……
話說中國歷史王朝中養兵最多的北宋,巔峰時期全國的正規軍也不過140萬出頭,差不多就夠李元霸一天打的;再做另一個比較——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時的全國人口總數大約是4600萬人,10年后的唐武德年間就剩了不足800萬,我們取其中間值2700萬作為紫金山之戰時的人口總數,那麼就意味著李元霸一戰殺掉了大隋朝全國人口的4.
3%……
這樣的人物、這樣的事跡,也只能存在于小說中或異世界里,所以以上只能算是個笑談。
小說里的人物和故事,樂呵一下就行,當真就不必了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里,人類這種生物是有能力上限的。那些在很多人印象中「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名將、悍將,真正在戰場上的殺敵數量其實遠低于我們的想象。別說什麼萬人敵、千人敵了,要是在紛亂的戰場上,在沒有重重護衛以及堅甲利兵的加持下,還能在幾個敵人的圍攻之下全身而退的,都是頂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了。
而一人一戰殺敵最多的記錄,也不過「區區」數百人而已。
在秦末楚漢爭霸的那場著名的鴻門宴中,猛將樊噲憑借著挺身救主和狂啃大豬肘子而名垂青史。話說在漢太祖劉邦的麾下,百戰百勝有韓信,出謀劃策有張良,打理后方有蕭何,陰謀詭計有陳平。但要是到了擼起袖子直接開掐的場合,漢軍上下有一個算一個,還真沒誰敢說自己比樊噲還猛的。
可以說在秦末漢初那個時代,要是單拼武力值的話,除了項羽外恐怕也沒誰敢跟樊噲硬剛。
說樊噲是漢初最能打的,除了已死的項羽估計別人沒意見
那麼這位漢軍第一猛將戎馬一生到底取得了多麼輝煌的戰績?幸好太史公在百忙之中抽空記了一筆:
「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也就是說樊噲從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隨劉邦起兵開始,到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基本退居二線為止,在他15年的征戰生涯中共親手斬得176個敵人的首級,抓了288個俘虜;在他獨自領兵的戰役中,還曾打敗過7支軍隊、攻破5座城池、平定了6郡52縣,俘獲丞相1人、將軍12人,其他雜官11人。
看到樊噲的戰績,會不會有人突然覺得自己「也行了」?或者是不屑一顧的吐槽一句——漢初第一猛將,就這?
好吧,樊噲的殺敵數量看上去有點拿不出手,那就換西楚霸王項羽試試?
畢竟排除掉那些在小說和傳說中被無限強化甚至是編造出來的變態人物,項羽是在正史中公認最能打的第一條好漢——「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讀史管見·卷一》)嘛。
只可惜太史公給項羽作傳時,沒有像樊噲那樣對其戰績做出一個全面的統計(估計也不可能搞到這個數據),但在字里行間還是能讓我們感受到項羽非人般的強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