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元璋駕崩前留下一道詔書:后宮妃嬪皆殉葬皇陵。46名妃子被侍衛套上繩子一個一個勒死,整個皇宮哀嚎遍地。此時,奄奄一息的朱元璋瞳孔突然睜大,在最后的時刻,放過了一位嬪妃。
殉葬本是秦漢以前的喪葬制度,由于太不人道,導致天怒人怨,到了劉邦做皇帝,這一陋習才被徹底廢除。朱元璋開創大明后,殉葬制度又死灰復燃,太祖殉葬人數根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朱元璋遺詔宣布完,眾人錯愕之際,老皇帝早已撒手歸西。內侍跪了一地的女眷面對這個無情又無法推翻的圣旨,從小聲啜泣到哭天動地,還有一些承受不住打擊直接昏死過去,侍衛們干脆省了程序直接抬入棺材。
看著眼前屠戮殘忍的場面,仿佛從噩夢中驚醒的女人緊緊抱住了身旁的女童,不可抑制地放聲大哭。
這位嬪妃原名張玄妙,地位并不高,僅是個美人。她能僥幸存活,完全是因為生了個她認為無用的女兒,而恰恰因為無用,這個孩子幫助她躲過了陪葬的劫數。
她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個女兒,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寶慶公主。張玄妙的家世并不顯赫,在朱元璋日暮西山時她憑著青春美貌得了盛寵,為了鞏固地位,安享后半生,張美人四處求醫問藥,希望能為老皇帝誕下一子得些封賞。
誰知,天不遂人愿,她偏偏生了個女兒。朱元璋老來得女自然欣喜若狂,對寶慶公主很是疼愛,而張美人卻顯得有些落寞:一個女兒有什麼用,一輩子的苦樂都捆綁在男人身上,半點做不得主。
原本張美人還想再努力一把,誰知,1398年的四月,朱元璋一病不起。太醫們束手無策,只能看著老皇帝義無反顧地向死亡之魯夫馳。
纏綿病榻之時,朱元璋尤其忌諱生死問題,這一點和秦始皇嬴政沙丘病逝之前如出一轍,也是他們病入膏肓時的最后掙扎。童言無忌的寶慶公主卻來到朱元璋身旁,奶聲奶氣地問道:「父皇你怎麼了?」
朱元璋愛撫著小女兒的腦袋反問道:「父皇病了,你說還能治好嗎?」張美人的笑容忽然就凝固在臉上,心中一驚,生怕三歲的孩子說出什麼大不敬的話,她們母女可就走到頭了。結果寶慶公主說道:「我生病的時候睡一覺就好了,父皇也一定能好!」
朱元璋被天真無邪的童言童語軟化,露出了難得了笑意,而身旁的張美人如釋重負,心里隱隱地覺察到生個女兒其實也挺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