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齡和兒子張道宇
這張照片拍攝于1947年,拍攝地點在南京市,反映的是張靈甫妻子王玉齡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張道宇。這時王玉齡年僅19歲,長相出眾,氣質不凡,果然是一個大美女。母子合影,這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我們發現照片中王玉齡表情悲傷,眼淚快要流出來了。
如果大家知道這張照片拍攝的背景,就知道王玉齡如此悲傷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丈夫張靈甫在孟良崮戰死。1947年5月16日,國民黨王牌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被華東野戰軍全殲,中將師長張靈甫戰死,終年44歲。
王玉齡
張靈甫戰死時,王玉齡剛生下兒子才兩個多月,國民黨高層內部要求對她嚴格封鎖消息。王玉齡晚年時說:「當時,上面派人把所有的報紙都收掉,不給我看,而且跟來看我的人也都講好了,這個壞消息不能告訴我,所以我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
信也沒有,電話也沒有,我很奇怪。」
蔣介石痛心疾首,他多次對身邊人表示孟良崮的失敗是「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是「空前的大損失,能不令人哀痛。」正是這樣的原因,王玉齡得到了張靈甫生前戰友的關照。
王玉齡和張靈甫結婚照
大約幾個月后,張靈甫生前的參謀回到南京,只見他一見到王玉齡便跪倒在地,將張靈甫的絕命信交給王玉齡。當王玉齡打開一看,差點暈倒在地,只見張靈甫在絕命信中寫道:
「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余與仁杰決戰至最后以一彈飲絕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齡吾妻今永決矣,靈甫絕筆,5月16日孟良崮。」
王玉齡和兒子張道宇
王玉齡悲痛欲絕,原本等待一家三口團聚,結果等來的卻是丈夫戰死的噩耗。
對于丈夫戰死的消息,王玉齡起初根本不敢相信。王玉齡認為,張靈甫在抗戰中打了八年,這都沒有戰死,難道這次就戰死了嗎?
王玉齡覺得她整個世界都坍塌了,她有一年多時間都無法從悲痛中走出來。王玉齡回憶時說:「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我就是到我們從前去過的地方,去坐一坐,再去想,好像那年我就是整個的是在那個回憶中間在過日子。」
王玉齡在美國
那一刻,王玉齡腦海中不斷涌現跟丈夫相處的日子。1948年秋,王玉齡帶著兒子和母親一起去了台灣。由于張靈甫生前職務很高,王玉齡有一筆撫恤金,勉強可以靠此生生活。
然而,年輕的王玉齡卻有著自己的想法,她有著個人的追求。1953年,張靈甫戰死的第6個年頭,25歲的王玉齡在孫立人的私人幫助下,獲得了去美國護照。當年秋天,王玉齡留下老母親和6歲兒子張道宇,只身一人前往美國求學。
王玉齡來到美國后,考取了紐約大學財會專業。由于生活費實在有限,王玉齡每天很早起床,上去公司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進入大學讀書。
經過4年多的半工半讀,王玉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獲取了學位。
王玉齡在美國
王玉齡原本直接回台灣,可一看到在美國工作的收入更高,于是決定留下來。王玉齡先是在一家醫院工作,後來又進入五星級酒店工作,最后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到退休。
隨著進入晚年,王玉齡越來越渴望回到大陸,其最大的想法就是能葉落歸根。
王玉齡當時沒有想到,周總理也在關注著她。1973年秋,王玉齡來到澳門跟好朋友見面時,「意外」被帶到廣州,而這些也是大陸方面的特別安排。緊接著,王玉齡來到了北京,她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見。
這是王玉齡時隔25年后,首次回到大陸,而且還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她頗為感動。王玉齡回憶時說:「周總理非常平易近人,是那種幾分鐘以后就會讓你把他當作老朋友的人,似乎什麼話都可以講。」
鄧穎超和王玉齡
周總理還告訴王玉齡,隨時歡迎她回國,想去哪里都可以。從此之后,王玉齡每隔一年都會回到大陸看看。1976年1月周總理病逝后,鄧穎超跟王玉齡繼續保持聯系,每當王玉齡來到北京,鄧穎超都約她見面。
1984年國慶節前夕,鄧穎超向遠在美國的王玉齡發去邀請函,邀請她回國參加建國35周年慶祝大典。王玉齡很激動,愉快地接受了鄧穎超邀請,她在國慶節當天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還跟黨和國家領導人握手。
另外,王玉齡的兒子張道宇創業有成,他在台灣有兩家公司,而且還在上海設立分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玉齡渴望回大陸定居。2005年,77歲的王玉齡實現了人生愿望,跟兒子張道宇回到上海定居。
晚年王玉齡
自從回國定居后,王玉齡經常出現在紀念張靈甫的活動現場,以及黃埔軍校學員后代聯誼會。反觀張道宇,則經常出席紀念抗戰勝利、給抗戰老兵掃墓等一些場合。2021年10月9日,王玉齡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93歲。這意味著,王玉齡從19歲喪夫到去世,74年間沒有再嫁。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