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國,都知道一句話,「臥龍、鳳雛,和一人可得天下!」可嘆劉備求來躬耕于南陽的「臥龍」諸葛亮,又得「鳳雛」龐統,卻仍然只有三分天下的氣運,真是時也命也。
其實,劉備陣營中,還有一才俊,他的才華和能力,可說是非常恐怖的存在。因為有了他,劉備得了益州,又占了漢中,成就蜀漢的版圖,若沒有他,劉備可能無法成為漢中王。
他便是法正,公元219元,曹操曾經無比唏噓的評價法正一句話,將法正之才擺到了三國所有謀臣才俊之上,可見對他的推崇。曹操如何評價他?而法正到底有多牛?
法正出身出東漢末期的著名世家,他的祖父法真,是漢末名士,受祖父的教導,法正博學多才,心思機敏,以能謀擅斷見長,成年后,在益州牧劉璋處為官。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益州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而劉璋為人卻庸懦有余,才干不足,性情武斷,又無遠見。法正見其非能輔佐的明主,也不由得為益州百姓暗暗焦急。
很快,曹操的敕令抵達益州,劉璋覺得其有漢帝在手,若依附過去,可保城中太平,于是派官員張松出使許昌,探聽曹魏的虛實,這時劉備發來的聯合抗曹的書信也到了。
兩大勢力均投來橄欖枝,劉璋糾結不已,于是又派法正出使荊州。法正到了荊州,立刻被劉備虛懷若谷的翩翩風度所吸引,「臥龍鳳雛」齊心輔佐,五虎上將兵強馬壯。
最讓法正感動的是,劉備對其甚為恭謹有禮,荊州城內,市井繁榮,民風淳樸,于蜀漢政權甚為擁戴。法正想起益州,明明沃土千里,但官紳橫行,百姓生活甚為不易。
于是,臨別之前,他很鄭重的向劉備提議,不若自己與其里應外合,將益州獻于皇叔,劉備失驚道,「先生此舉不妥,那劉季玉乃劉氏宗親,怎忍心奪其封地?」
法正見劉備仁厚如此,更加敬服,「非我不仁,欲陷君于不義,實在不忍益州生靈涂炭,愿皇叔為天下蒼生,能舍棄自身清名。
」法正回去后,向劉璋極力建議與劉備結盟。
張松也向劉璋陳奏,那曹操鷹視狼顧,很有可能得到益州后,劉璋死無葬身之地,而劉皇叔仁德,單看他雖然鎮守荊州,但仍善待前荊州牧劉表的親眷,可見一般。
劉璋深從其言,便立刻回信于劉備,請劉備入益州。這邊劉備率軍即將抵達,益州卻出了事,那張松眼見即將事成,一時忘形,竟將協助劉備得益州的消息泄露了。
劉璋得知心腹竟然背叛了自己,勃然大怒,當即將張松處死。法正一見形勢不妙,當即立斷出逃,隱在暗處聯絡益州各世家,時刻準備待劉備到達,一舉獻城。
劉備兵臨益州城下時,劉璋欲迎敵才發現竟無人可用,州內各官員,鄉紳世家竟然全部倒戈,劉備很順利的奪了益州,一時對法正更加愛重,直呼得孝直乃天降洪福。
得益州后,法正積極的輔佐劉備穩定益州的局勢,以備劉備順利接手政權,劉備與益州的世家大族必須建立密切的聯系,才能夠保證世家的忠誠,法正勸其與世家聯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