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統一天下之前,絕大多數戰役都是劉邦率軍親征的,比如西入關中滅秦之戰、還定三秦之戰、彭城之戰、京索之戰、成皋之戰、滎陽之戰、固陵之戰、陳下之戰、城父之戰、垓下之戰。
劉邦統一天下之后,先后有燕王臧荼、利幾、代相陳豨、韓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發動叛亂,除了盧綰叛亂時,劉邦已經病入膏盲無法親征之外,其他都是劉邦御駕親征。
《史記 留侯世家》: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上雖病,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彊。......上曰: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將兵而東。
英布叛亂時,劉邦生病了,想讓太子劉盈帶兵平叛,商山四皓不建議劉盈出征,呂后于是向劉邦哭訴,劉邦沒有辦法,只能自己抱病出征。
漢初,劉邦手下的大將有:曹參、周勃、樊噲、灌嬰、酈商、夏侯淵、傅寬、靳歙、王陵、陳武、薛歐、丁復、蟲達等。
劉邦與諸將
劉邦不是手下沒人,是手下將領濟濟,但劉邦即使是抱病親征,也不讓手下將領帶兵平叛,這是為什麼?
1、陳勝、楚懷王的前車之鑒。
陳勝、吳廣起義是反秦戰爭的開端,陳勝憑借900戎卒起義成功,打到陳縣后很快發展到十余萬人,陳勝稱張楚王之后,就開始坐鎮陳縣,派自己手下的將領對外出戰。
陳勝以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張耳、陳馀為左右校尉,率領3000軍隊攻打趙地,武周攻下趙地數十座城池,軍隊也發展到數萬人,于是脫離陳勝的控制,自立為王了。
武臣靠陳勝的軍隊起家,然后享受勝利果實,又不受陳勝控制,陳勝得知后很生氣,想殺死武臣的家人,但蔡賜勸陳勝不要攻打武臣,設法讓武周向西攻打秦國,但武臣根本不聽,反而派兵向北攻打燕國。
等于是陳勝失去了對武臣的控制,武臣為什麼敢脫離陳勝?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攻取趙地之后,實力增大了,野心也增大了,覺得自己可以像陳勝一樣稱王了。
陳勝派出去的將領大多失去控制,自立為王
陳勝派周市攻打魏地,周市拿下魏地之后,手下將領就想擁立周市為魏王,但周市推辭了,迎立戰國時期魏王的后裔寧陵君魏咎立為魏王,周市自任國相。
陳勝再次迫不得已答應了,同樣失去了魏地的控制,同樣的事情再次重演。
陳勝派周文西向攻打秦國,沒給他兵,只給了一個將軍印,周文一邊招兵,一邊向西攻打秦,直接打進了函谷關了,軍隊發展到十余萬人,要不是周文被章邯打敗,如果周文滅秦的話,天下哪有陳勝的份,周文一定會自立的。
還有楚懷王熊心,他是楚國名義上的共主,是劉邦和項羽名義上的上司,楚懷王同樣是鎮守后方,沒有在前線親征,等到項羽滅亡秦朝之后,直接就殺死了楚懷王。
遠的不說,陳勝、楚懷王的前車之鑒擺在這里,劉邦是很清楚的,如果自己不能親征,很有可能跟陳勝與楚懷王一樣的下場。
楚懷王因為坐鎮后方,在滅秦之后,被項羽派人殺死
2、為了減少更多的叛亂。
韓信在投靠劉邦之前,是項羽手下的執戟郎,後來經夏侯嬰和蕭何的推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彭城之戰后,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讓韓信單獨率軍北攻魏、代、趙,開辟第二戰線。
韓信不負所望,成功擊破了魏、代、趙、燕、齊,然后韓信認為自己功勞足夠大,就開始跟劉邦討要封王,而且趁劉邦想要合圍項羽的關鍵時刻,有威脅和逼宮的意味。
劉邦迫于當前形勢,違心封了韓信為齊王,在垓下之戰擊敗項羽之后,劉邦就把韓信的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以韓信謀反為由,貶為淮陰侯,韓信被貶之后,居然真的想謀反,后被蕭何與呂后聯手所殺。
陳豨則是另一個案例,反秦戰爭時,陳豨以獨立將領身份率領500人投靠劉邦,參與了反秦之戰和楚漢戰爭,劉邦統一天下后,陳豨跟隨劉邦一起平定過燕王臧荼的叛亂。
《史記 韓信盧綰列傳》:及高祖七年冬,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乃封豨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