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將宰相裴炎拖出去斬了。」武則天面無表情地說道。
「武則天,你妄殺忠臣,不會有好下場的。」裴炎大喊道。
此時,不少朝臣站了出來,替裴炎求情:「太后,裴大人對朝廷忠心耿耿,怎麼可能參與謀反?」
此時,武則天拿出了一封書信,只見上面寫著「青鵝」二字。武則天:「這是裴炎寫給反賊徐敬業的書信,不知這證據夠不夠?」
聽到裴炎與徐敬業來往,眾人一愣,接著便有人不解道:「太后,僅憑‘青鵝’二字就斷定裴炎參與謀反,是不是草率了?」
「哼,草率?你們把‘青鵝’二字拆開看看?」武則天不悅道。
眾人照做后恍然大悟,不敢再多言。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武則天這是欲加之罪罷了。可惜裴炎既然牽扯到謀反之中,那他們也無能為力了。
這‘青鵝’二字到底是何意思?武則天又為何要除掉裴炎呢?讓我給你們娓娓道來。
唐高宗李治由于身體原因,長期在后宮養病。武則天作為李治的皇后,便代替他處理朝政。此時,武則天專權已經初現端倪。
等李治去世后,武則天再無制約,其野心逐漸顯露出來。
李治去世后,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原本想通過李顯來掌控朝廷,可惜李顯這孩子不聽話,或者說太有自己的想法。他重用身邊之人,想以此來抗衡武則天。
結果,趁著李顯羽翼未豐,武則天先出手了。她將李顯廢掉,貶為廬陵王,改立生性膽小的唐睿宗李旦為皇帝。
這次,吸取李顯的教訓,武則天干脆臨朝稱制,李旦這皇帝徹底成了個擺設。
在這一背景下,洛陽城內突然傳開了一個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
裴炎覺得這童謠暗藏玄機,但是看不出門道,只得私下找人解答。最終,裴炎找到了駱賓王那里。
駱賓王解釋道:「這‘兩片火’是個炎字。‘緋衣’是個裴字,合起來正是指宰相大人您呀。而‘當殿坐’則是個隆字,表示昌隆的意思。
這首童謠的意思是,宰相大人遲早要坐上皇位。」
裴炎聞言,十分高興。當即讓駱賓王幫他聯系那些對武則天不滿的大臣,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將領,他打算謀反。
裴炎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駱賓王為他設的圈套,為的就是誘反他。
幾個月后,徐敬業、李敬猷、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人打著匡扶李唐江山的旗號,起兵反叛。
這群人以英國公徐敬業為首,擁兵十萬。駱賓王正是徐敬業的軍師。
雖說他們起兵是以匡扶李唐江山為旗號,但是真正這麼想的,只有駱賓王一人。其他人其實是因為被武則天貶官,心懷不滿,想要趁機把持朝臣。而徐敬業的野心更大,甚至想要將李唐取而代之。
從本質來講,這群人與武則天沒有區別,從能力來說,他們一群人加起來也不是武則天的對手。
他們也知道自己勢單力孤,為了增加盟友,他們暗中聯系了不少對武則天不滿的大臣,裴炎便是其中之一。
當裴炎得到徐敬業起兵的消息后,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他派遣心腹向徐敬業送去一封信。裴炎也知道這事是要掉腦袋的,出于謹慎,他在信中只寫了「青鵝」二字。這樣一來,既能傳遞消息,而且即使信件落入朝廷手中,他也能蒙混過去。
結果,怕啥來啥,心腹在途中被朝廷的人拿下了,這封信自然落入武則天的手中。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