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59年的風吹過斑駁的城牆,溥儀這位曾經的大清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已經步入了晚年。他的身後,不再有嬉笑的宮女,不再有恭敬的大臣,只有改造之後的思考與坦然。
特赦後的溥儀,人們對他的態度呈現出復雜的變化。一些女子對他更是充滿了某種異樣的好奇與追求。第一個想要成為他妻子的女孩,年紀輕輕,還沒有走出青澀就急切地顯現出對前帝的傾慕。但溥儀拒絕了她,他已經在戰犯管理所中度過了十個年頭,經歷了深刻的思考與改造。
他知道自己的年紀與那位遺老大臣的女兒不符,法律上也無法接受,但更重要的是,他不再是那個只知絢麗與優越的皇帝,他已經學會了反省與平等。
第二位女士是40歲的滿族貴族後裔,她的目的不純,溥儀可以敏銳地感受到。
那種隱藏在溫文爾雅的探詢中的貪婪與算計,讓溥儀對此類女人心生厭倦。他已經不再有任何私藏,他只想要一個真正善良的伴侶。
王敏彤的追求無疑充滿了強烈的動力,她甚至不惜到醫院證明自己的貞潔來鞏固自己追求溥儀的資格。但溥儀再次選擇了拒絕,他擔心這樣的聯姻會給政府帶來不必要的疑慮,畢竟,王敏彤的身份對他的「普通老百姓」形象並無益處。
直到有了一份文史專員的工作,溥儀開始有了固定的收入,他的人生才有了新的轉折。他的同事給他介紹了一位37歲的護士李淑賢,歷經兩次婚姻的她,向溥儀展示了自己真實與溫和的一面。溥儀在這位女士身上看到了他所追求的質樸與純真。
1962年,二人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這段從拒絕到接受、從曾經的皇帝到普通老百姓的蛻變,不僅是溥儀個人的歷史,更是一個時代的映照。他的故事,帶給我們對于身份、權利、人性與平凡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