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俄這兩個大國在各個領域都有著緊密的往來關系,就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中俄兩國考古專家在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個農場里共同發掘了一座未知名千年地宮,后經專家考證,這座地宮的主人為西漢名將李陵的墓穴。而這個墓穴,也讓世人對李陵有了新的評價。
李陵
李陵作為歷史上有些爭議的降將,在正史里的評價功過不一,然而歷經千年之后,史學專家們卻將他稱為一個大英雄。
歷史功過自有后人評說,那麼專家們對他大英雄的認定又是從何而來呢?
眾所周知,古代封建等級制度森嚴,想要擠進上層社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若想成為名門望族更是難上加難。
而李陵祖上可以追溯到前秦一代名將李信,其祖父更是西漢時代有名的飛將軍李廣。可以說作為古代世襲制度下的李陵家世顯赫,一出生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經歷。
李信 李廣
李陵自幼耳濡目染祖父李廣的從軍之風,從小好武熟讀兵書,在長輩們的嚴格要求之下,李陵慢慢從一個天真懵懂的孩童長成為能堪當大任的青少秀苗,而這些都與李陵自身的努力以及軍人世家的背景分不開。
西漢初年,匈奴時常策馬南下劫掠中原,面對擁有絕對機動能力的匈奴軍隊,漢初的統治者基本上是以和親政策來安撫北方的匈奴。
匈奴軍隊(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圍到漢武帝的統治伊始,漢廷應對匈奴的擴張策略就是,用重金和遠嫁公主的懷柔策略來緩和與匈奴之間的矛盾。
但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面對匈奴越來越大的胃口以及陳兵邊境,漢朝由最初的孱弱狀態慢慢恢復過來,特別是在漢武帝親政以后,作為一代雄才皇帝的他,隨著國力的上升也漸漸對匈奴失去了耐性。
漢武帝
漢武帝從上位伊始排除內憂之后就制定了遠征匈奴的對外策略,從而達到徹底殲除北方匈奴對中原地區的威脅。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李陵的祖父李廣就在漢武帝的詔令之下幾次遠征漠北,在與匈奴的作戰當中時常獲得軍功。就在李廣為國殺敵舍身成仁之后,作為孫輩的李陵也接過了祖父的遺愿投身于驅除匈奴的作戰當中。
李廣與匈奴作戰(圖片來源于網絡)
李陵先后擔任侍中以及建章監等職,之后又帶軍深入居延兩千余里刺探匈奴軍情,之后被漢武帝擢升為騎督尉帶軍駐扎在張掖酒泉地帶防止匈奴劫掠。
可以說,作為當時非常年輕的將領,漢武帝對李陵可謂是寄予厚望,這時候的李陵就相當于漢武帝手上的一把利刃,可以隨時待命出擊,遠征匈奴、維護中原王朝邊境的和平和穩定。
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漢武帝再次發布征討匈奴的詔令,命令外戚李廣利將軍統領漢朝軍隊討伐位于天山附近的匈奴單于王庭。
李廣利
自古好男兒當殺敵報國,在得到朝廷即將出征漠北的消息之后,年輕熱血一心想上陣殺敵報國的李陵馬上向漢武帝上書請求出戰,他說道:「臣所率領的屯邊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到蘭干山南邊以分單于兵力,請不要讓我們只做貳師將軍的運輸隊,不須給馬匹,臣愿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匈奴單于王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