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升職后都跟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怕自己業務能力不是最強的,底下的人不服自己等問題的擔憂。
確實,很多人做了管理之后, 會下意識地認為依然要靠過硬的專業能力服人。
可這種思維會導致相當多剛晉升的管理者,會很不適應角色轉變: 做需求時如魚得水,做管理反而一塌糊涂,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升職3個月就被迫離職了。
前段時間, 他吐槽了一把升職后的心酸淚:
次次布置任務,下屬都理解不了核心點,最后還是自己動手改
加班都要求著哄著,好像沒干完的活是我的一樣
最讓他心寒的是,每天忙到十一二點替他們收尾,下屬還說他不會帶團隊,總讓大家加班
其實很能理解朋友的無奈,不少人剛上任也是這樣。
別人交出的東西質量不過關,就自己上手修改,下屬不愿干就自己上,有什麼突發任務,不好意思布置,只能自己扛下。
表面上任務是完成了,但時間一長,管理者也只會重復擅長的事情,最終導致自己的「優勢」成為「緊箍咒」。
01
思維的晉升才是真正的晉升
從一線的執行到新晉管理人,很多的優秀的職場人因拔尖的業務能力得以被企業選拔看中,直接上崗。
可許多人的做事系統并沒有從 執行系統過渡到 管理系統,因此在上任初期總會覺得做事特別擰巴。
其實,執行系統的重點是 發揮專業能力,自己動手做好事情本身。
但管理系統要更關注團隊的溝通協調, 推動人去做事,自己把握全局。
兩個系統的具體差別可以參考上圖
所以,決定你是否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業務能力只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你冰山下的底層能力,也就是你能快速從「個體戶思維」轉變到「團隊作戰思維」的系統重構能力。
非常建議管理者或者想往管理方向晉升的人,一定要提升你冰山下的能力,但冰山下的素質項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能改變的, 因此需要更為系統的培養體系。
02
吸收前輩的成長經歷
「身為管理者,我們業務能力可以不是團隊最強的,但是我們有一樣能力是不能輸的,那就是管理能力。」
這是一位好友兼讀者孫騰,常掛在嘴邊的話,他 在6年內就成為了技術總監,目前在一家業內非常有名的大廠做管理。
邀請來給大家分享他這幾年來的成長和經歷,希望能給年輕管理者帶來一些啟迪。
孫騰,現在在一家500強 企業擔任營銷中心的負責人,應約給大家寫了這篇分享,也算是對我幾年來的 回顧和復盤。
我是屬于干活比較拼命的人,所以在畢業的第三年,我就成為了新業務線的小組長。
一開始 我也和很多新上任的管理者一樣,每天替下屬收尾加班到很晚。
因為我自己是個高要求的人,所以也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下屬,明明是為他們好,但 底下的人卻說我雞蛋挑骨頭,上趕著給他們下馬威。
眼看著 團隊怨言越來越多,下屬工作越來越懶散,業績不斷下滑。
我自己也喪失了信心,越干越沒勁。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管不好團隊是因為沒有方法,而總是在自我懷疑, 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當管理,甚至想跟上級申請降職。
最后還是不甘心,鼓起勇氣去跟上級主動匯報了自己的情況。
得虧領導田總很耐心,專門抽出一個下午來跟我做了個復盤。
我還記得他當時先從 自我管理,業務管理和團隊管理
的角度,列了管理者可能會存在的問題,然后讓我對著診斷打勾。
一張類似這樣的表
然后給我列了幾個管理工具,讓我抽空去學習研究一下, 于是我才真正踏上了管理修煉之路。
于是我開始 著手團隊人才輔導培養。
之前我對如何培養人才真的毫無頭緒,只會帶著他們猛沖,因此很多下屬都覺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