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上古時期,兩個部落開啟了一場戰爭。
由于積怨很深,戰爭的慘烈程度超出了想象。
戰至最后,雙方只剩下兩個人。
就在兩人準備作最后一搏的時候,危機出現了。
戰爭的血腥味,把成群的野獸吸引了過來。
它們虎視眈眈,想對兩個活人下嘴。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逆轉。
是繼續抗爭,共同死在野獸嘴下?
還是互相配合,求取一線生機?
兩個人衡量了一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把仇恨放下。
背靠背,一起面對問題。
借助對方的力量,他們打退了數倍于自己的野獸。
相互借力的倆人,最終贏得了生存的機會。
正如一句話所說:
「智者,借力而行,實現自我,成就他人。」
人生一程,每個人都會面臨很多困境。
有的簡單易解決,有的則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自己不擅長、做不好的事,交給合適的人來做,是一種智慧。
有了向人求助的勇氣,才會有攻堅克難的底氣。
擁有「借力思維」,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02
不懂借力,事倍功半
有人說:
「能夠借助多少外力,就能擁抱多大成功。
」
善于借力的人,人生選擇更多元,更容易達成目標。
不懂借力的人,容易困于自我,導致越陷越深。
稻盛和夫分享過一段創業經歷。
他在創立京瓷的時候,一直致力于技術研究,而忽略了員工本身。
他以為只要自己的技術過硬,不用借助任何人,企業也會有一個好的未來。
但不久,集團內部就發生了大規模的員工抗議。
工人們因不滿企業制度,通過抗議的形式,向企業示威,提出:「‘調整工作時間,給予員工福利’等一系列要求。」
因為企業不關注員工利益,導致口碑直線下滑。
很多優秀的人才在這場風暴中選擇了離開。
企業陷入困境。
稻盛和夫開始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後來,他終于頓悟:
「創新技術重要,但與人合作更重要。
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形成核心凝聚力,才能激發出企業最大的活力。」
風暴平息以后,稻盛和夫主動放下身段。
謙遜地和員工心對心地交流,了解每個人的優勢,鼓勵大家一起為企業服務。
借助他人的智慧,稻盛和夫實現了共贏,并最終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孫子兵法》有言: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意思是說:一個人想要成為真正的贏家,需要借助可用之勢。
單一的力量存在局限,善于協調各種力量,才能突破自身困局,實現價值最大化。
《泰囧》中,有這麼一個情節。
劇中,王寶強和徐崢討論蔥油餅生意。
王寶強的經營模式是:
「每天賣800個蔥油餅,成本1元,售價2.5元,月賺2.6萬。」
但徐崢卻提出了另一套方案,他說:
「想做大必須搞加盟,借助更多人的力量。
加盟費一個月5000塊錢,有100人加入,一個月就可以收入50萬,一年就是600萬。
如果繼續推廣,有5000人參與進來,一年的盈利就是3個億,不出兩年就可以上市。」
不過,遺憾的是,徐崢的這種「借力思維」,沒有被王寶強接受。
堅持「不能請人」的他,一輩子都困在了「單打獨斗」。
凡事靠自己,才是最笨的成長方式。
懂得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才是實現目標最明智的選擇。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說:
「不是我本人有什麼超常的智慧和能力,我不過是善于團結能干的人為我工作而已。」
會借力,才是一個人做事的聰明之處。
03
學會借力,事半功倍
亨利在《他人的力量》中,將人與人的關系分為:孤立狀態和連接狀態。
他說:
「將自己活成一座孤島的人,只會不斷地往內施壓、自我消耗。
長此以往,只能成為一個沒有能量、容易沮喪的人。
而相互連接的人,卻可以充分借助彼此的力量,順勢而為。
即使在最絕望的環境里,也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
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海豹突擊隊的故事。
海豹突擊隊有一套非常嚴苛的選拔方式。
其中難度最大的考察項目,名為BUDS,即水下爆破訓練。
它需要在冰水下進行,候選隊員必須持續忍耐超低溫,進行長距離游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