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旅游業的發展,出國旅游也成為稀松平常的事情,不過大多數人去的都是歐洲或亞洲一些國家,去非洲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非洲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地方,旅游資源匱乏。其實這只是大多數人對非洲的一種偏見,非洲還是有很多旅游資源的。
但是,非洲人的「懶惰」是世界出名的,曾經有學者去了非洲的農村,然后寫道:終于知道非洲人為什麼窮了?在非洲完全是「靠天」吃飯,大自然饋贈了了他們現成的食物,養成了他們懶得耕種與養殖的習慣。從當地的一棵香腸樹就能窺見端倪。
大香腸樹之所以有這個名字跟這種樹的果實有關,大香腸樹的果實就像是一根根特大的香腸。果實很粗又很長,吃起來就像面包一樣,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并不是真的跟香腸的味道一樣。
大香腸樹的神奇之處在于不管它有沒有成熟都可以食用,基本上所有的非洲人把它當做主食。
這種香腸樹在非洲很常見,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幾顆香腸樹,而且產量特別大,香腸樹的一個果實就可以滿足一個人一天的能量需求。香腸樹的果實中有大量的蛋白質和淀粉,能滿足人體的各種能量需求,對于非洲窮人來說是最好的維持生計的食物。吃完的種子還可以保留下來,到時候播種完又可以長出很多香腸樹。
中國人向來以「勤勞」著稱,中國可耕地1.
28億公頃,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非洲可耕地面積多達1.74億公頃,10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還難以解決。其實,在非洲,動植物資源是很豐富,到處的水果,能賣錢還能喂飽肚子,遍地的動物,獵殺幾頭能吃幾天,還種啥地啊?而中國早期文明分布在北方的黃河流域,一年四季分明,春季種田,冬季就得挨餓。
除卻自然因素,歷史原因讓非洲人受教育的水平低,現如今他們都沒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教育和種植業也息息相關的,部分非洲黑人給人形成了懶散的印象。一些中國人在非洲開設的企業,很多黑人要求工資日結,每天拿到錢后,他們都拿去喝酒消費了,甚至第二天就看不到這個人繼續來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