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日本長崎市15公里的外海上,有一座面積僅0.06平方公里的小島,在這個還沒有一個體育場大的小島上,卻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礦產,于是在二戰期間,有大量的高樓在這座小島上拔地而起,這里也一度成為了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然而1974年以后,所有的人都離開了這座小島,這里成為一座「鬼島」,也被日本政府禁止登陸。那麼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麼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鬼島現狀
這座小島的官方名稱叫端島(はしま, Hashima),是日本長崎市外海505個荒島之一,由于小島外形酷似一艘軍艦,所以也叫做「軍艦島」。
遠看小島形似軍艦
在1887年的時候,日本一艘勘探船登上小島,在上面發現了該島及其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煤礦,就是說端島就是一座巨大的海底煤礦的海面露出部分。
當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就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對資源,財富和國力的渴望都達到了極點,但是日本本國的資源匱乏,尤其是煤礦,所以,開發端島的煤礦資源就被日本政府列為了重點項目。
剛發現時的端島
1890年日本軍工巨頭三菱公司買下端島,開始從海底礦山開采煤礦,建造了海堤和填海,使得該島的面積擴大了三倍,同時建造了四個礦井,每個礦井的深度達1公里,其中一個礦井甚至橫向連接到了附近的另一個島嶼,在之后的一個世紀里,端島都是日本最主要的煤礦產區之一。
要知道,三菱是日本三大軍工企業之一,負責日本海軍艦艇和飛機的建造,擁有龐大的軍工體系,而這座島嶼,自然也是為了日本軍工服務。
這里的環境惡劣,常年還伴隨著台風和風暴,為了能在島上,抵御台風的侵襲,三菱公司在島上修建了日本第一座大型鋼筋混凝土建筑,也就是7層樓高的礦工公寓樓。
日本第一座大型混凝土建筑
二戰時期,日軍強行把4萬多名中國人,送到日本充當戰爭勞工,其中有3700多人分配給了三菱公司,這些人被全部送到了端島。此外還有1300名朝鮮勞工,這5000人就全部住進了這棟7層的公寓樓,可想而知居住環境有多麼狹小。
而這些勞工中,并不都是煤炭工人,很多都是學校老師,商人和普通農民,因為這些人都是被日本的端島招工騙來的,日本當時把端島描述成一個海上樂園新城市,在戰爭期間,這些人迫于生計,來到這里淘金,殊不知等他們上島后,才發現來到了一個地獄。
這里的人口密度一度高達是東京的9倍以上,而在這里,這些被欺騙來的勞工們,開始了他們極其悲慘的命運。
先來看看這座小島,整座島嶼在三菱公司的開發下,可以說是用盡了每一寸土地,沒有一顆樹木,完全就是一座水泥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