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已經遠去,但留下了一些碎片,我們可以拼湊、還原曾經的社會面貌。今天,小編整理發佈一組晚清老照片,看看大家能從中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歷史訊息。
展示三寸金蓮的年輕女子。
這張照片彌足珍貴,為迎合西方人士對中國生活習俗的獵奇心理而拍攝。晚清時期,讓裹小腳的婦女在陌生人面前脫下鞋子並拍攝,並不容易,她們忌諱裸露面部和手肘以外的皮膚。這種情況下,攝影師需要努力去溝通與協調,可能還需要金錢的輔助。
廣州十八甫的藥房街。
商家掛出各種藥品、補品的招牌,琳瑯滿目。十八甫位于廣州西關,18條商業街相連,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晚清多位攝影師都到此地拍攝過街市繁盛的面貌。
正在為年輕人解說吉兇的算命先生。
照片中算命先生戴著西洋眼鏡,鼻下貼兩撇假鬍鬚,裝扮和表情十分誇張,頗具喜感。他們身後「清川含藻景,丹華耀陽林」的對聯藏有耀華照相館的名字,富有趣味。
在河南彰德賦閑的袁世凱。
老袁身穿短衣、頭戴草帽,站在小船上,如同一個漁夫。但他不是在江邊海邊,而是在自家堆了假山、建了涼亭的豪華庭院裡。1909年,攝政王載灃解除了袁世凱的官職,袁回到彰德洹上村,過起了賦閑垂釣的生活。
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意思是說我要遠離政壇,隱居天涯。實際上,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朝廷政局的關注,隨時準備東山再起。
四位朝廷大員穿便裝合影。
從左至右分別為:王文韶、銘安、孫家鼐、豫師。
王文韶曾任雲貴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來入值軍機處,升武英殿大學士。
銘安歷任倉場侍郎、盛京刑部侍郎、吉林將軍等職。孫家鼐歷任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尚書,升文淵閣大學士,賞太子太傅。豫師在歷史上名氣小一些,曾任蘭州道、西寧辦事大臣等職。
中外人士在錢塘江觀潮(拼版)。
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都是引人注目的景觀。在特定的時間,潮頭飛馳而來,鳴聲如雷,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現在臨近中秋節,錢塘潮最壯觀的時候又要到了。
一家人合影。
這一家人個個五官端正,眼睛都很像。從他們的衣著和氣質來看,家庭條件屬于中等以上階層。
雜技表演。
以前老百姓的生活比較單調,雜技、馬戲、戲曲是為數不多的娛樂項目。在當時,從事這些行當的演員往往出身貧寒之家,身份低微,被看不起。
廣西母親與孩子合影。
那時候的孩子流行穿虎頭鞋,驅鬼辟邪,保護孩子沒病沒災。
我小時候也穿過。這倆孩子大概是雙胞胎。
官話培訓班的師生。
官話就是官僚通用語,因在官場通用而得名。清朝前期,官話以南京官話的聲調為標準正音;中期以後逐漸被北京官話取代。晚清時期,官話教學蓬勃興起,不僅有培訓班,而且進入了學堂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