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歷史中,劉備被視為仁義之君,而他所欣賞的大將更是備受關注。除了眼前的功勛和戰績外,劉備對于將領的器重也反映了其眼光與人品。
然而,令人頗為意外的是,劉備所欣賞的大將中,除了魏延之外,還有兩位鮮為人知的人選。這兩位將領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又是如何?他們的身份和能力究竟何在?他們與魏延之間又有著怎樣的區別?
在劉備的心目中,第一位獲得贊賞的人就是他的二弟關羽。這位「萬夫不當之勇」的大將,自幼年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武藝和無畏的勇氣。
關羽生性驍勇,從小就喜歡與人比武切磋,無論是拳腳功夫還是兵器使用,都頗有一番造詣。尤其是使用青龍偃月刀時,那種刀法精湛,力量驚人,簡直就是行走的殺戮機器。
年少成名 勇猛過人
十五歲那年,關羽就以武藝超群的本領,被推薦為當朝名將。從那時起,他就在戰場上大展身手,屢建奇功。每當他揮舞著青龍偃月刀沖鋒陷陣時,那股凌厲的殺氣和摧枯拉朽的力量,都令敵人心生恐懼。
有一次,關羽單槍匹馬殺入敵陣,獨擋數百人之眾。他身手矯健,刀法精湛,敵人的攻擊根本奈何不了他分毫。就這樣,關羽憑借著過人的武藝和無所畏懼的勇氣,殺出一條血路,為主公劉備贏得了勝利。
忠義無雙 死而后已
除了武藝高強,關羽對主公劉備更是忠心耿耿。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時,正是關羽和張飛兩人陪同劉備,幾經艱辛才說服諸葛亮出山。後來,當劉備遭到曹操圍攻時,關羽更是拼死力保,終于讓主公劉備得以脫身。
關羽的忠義精神,簡直就是「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的寫照。就連敵人曹操,也不得不佩服關羽的忠勇無雙,才沒有親自下令殺害他。
然而,這位忠勇無雙的大將最終還是因為驕橫自大而走向覆滅。當時,東吳孫權想與關羽結為親家,但關羽卻狂妄自大,對使者無理辱罵,從而種下了禍根。後來,關羽被孫權所殺,就是由于這件事而釀成的大禍。
除了關羽之外,劉備還欣賞著另一位人物,那就是被譽為「鳳雛」的龐統。龐統雖然不是武將出身,但他在謀略方面的才能卻是出類拔萃,被譽為「楚之良才」。
少年得遇 「鳳雛」揚名
龐統自幼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智謀才能。他曾被當時的「伯樂」司馬徽贊譽為「鳳雛」,意指他就像一只等待騰飛的鳳凰雛鳥,將來必將大放異彩。
司馬徽說:「孔明為臥龍,你龐統就是鳳雛,我司馬徽便是水鏡。」龐統聽到這番話,高興得仰天大笑,認為能在這亂世中結識一位知己,已是此生足矣。
三計奪益州 權謀初展
後來,龐統果然憑借過人的智謀,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劉備與劉璋決裂,龐統便獻上了上、中、下三計,幫助劉備奪取了益州和荊州的重鎮。
這三計不僅讓劉備擴大了版圖,更重要的是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成就霸業,就必須動用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資源,不能囿于舊有的思維。正是這一點,讓劉備對龐統另眼相看,視為知己。
權謀縱橫 智勇雙全
從此以后,龐統就成為了劉備身邊的重要謀臣。他不僅在軍事上多有建樹,更是在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出謀劃策,為劉備的蜀漢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正是有了龐統這樣的智勇雙全之臣,劉備才能在動蕩的年代里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終稱雄一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