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不僅朝廷內部非常腐敗,而且還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沒少割地賠款,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但是在這個動蕩的時期,也有不少的能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曾國藩就是其一,對清王朝的政治、經濟等領域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同樣曾國藩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拓者,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非常杰出的人才,在朝為官能夠拿到的薪資應該說非常高。
但同樣曾國藩的開銷也非常大,那麼這和清朝的腐敗,最終走向滅亡有很大關系嗎?
曾國藩出生于湖南的一個耕讀世家,家中有兄妹九人,而曾國藩就是最年長的一位,雖然祖輩都是以務農為生,但家庭還是非常富裕。
這也是為什麼家中能夠在務農的同時,讓孩子們還能讀書的原因。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雖然在文化知識方面欠缺,但頗有閱歷,也更加明白讀書的重要性。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就是因為飽讀詩書,最終成為了私塾的老師,并且考中了秀才,而作為長子的曾國藩更是被祖父和父親寄予厚望。
在父輩的影響下,曾國藩在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六歲便上私塾了。九年后,十五歲的曾國藩參加長沙府童子試,考了個第七名。
隨后便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后又進入湘鄉漣濱書院就讀,雖然在讀書的過程中,也頗為轉折,但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時光不負趕路人。
在曾國藩21歲的時候,考中了秀才,并且和歐陽滄溟的女兒成婚,這一年好事成雙。但此時的曾國藩好似碰到了瓶頸期,連續參加了兩次會試都沒有考中,只好準備再復習一年再考。
直到道光十八年,曾國藩在參加會試的時候,終于考中,這期間他也曾多次參加會試,皆不中,好在他并沒有放棄,迎來了人生中的曙光。
從此便踏上了仕途,一步步走入了政治中心。從前面的這段經歷來看,曾國藩的科考之路無疑是一段激人奮進人生故事,頗為勵志。
當曾國藩走上仕途后,便成為了軍機大臣穆彰阿的最得意的門生,進入翰林院。在京都城十余年的時間,曾國藩憑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到了二品大官的位置,年輕有為,未來可期。
直到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起事,而曾國藩曾和劉蓉等人上書彈劾了當今皇帝,咸豐帝還沒有讀完奏章就已經十分生氣了,憤怒的將奏折扔到了地上,并且當即召集軍機大臣就要給曾國藩等人定罪。
但最終在季芝昌等人為曾國藩的求情下,才免于一場無妄之災,曾國藩也是了解了這件事情后,此時才有些后悔不已。
自己直言上書的舉動差點沒有直接葬送了他的性命,便認為此事不妥,決定再次上書,對此前上書中所說的內容感到自責,承認了自己的錯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