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他是一個奇異的存在。
他曾經是民國最熱門的作家,沒有之一。就連魯迅文化程度不深的母親,都看過他的小說。
他一生創作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在那個沒有電腦的時代,創作[高·潮]時,他一天可以同時發表六篇小說連載。不同小說中的不同人物、情節、進度,從不出錯。
他的小說《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與冷清秋,《啼笑因緣》中的樊家樹與沈鳳喜,《紙醉金迷》中的魏端本與田佩芝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章回小說大家、鴛鴦胡蝶派代表作家——張恨水。
1895年,張恨水出生在江西廣信,祖籍安徽潛山。原名「芳松」,字「心遠」。他的祖父和父親是清末的小官吏。
張恨水是他的筆名。曾經他最初的筆名叫「愁花恨水生」,後來讀到后唐主李煜《相見歡》里面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自覺時光流逝飛快,于是取名張恨水,表達自己珍惜時光之意。
7歲時,張恨水進入學堂讀書,8歲時就被鄉鄰公認是「神童」。當學堂里其他同學還背不出「三、百、千」時,張恨水已經應先生的要求將其它書倒背如流了。
張恨水的母親也曾懷疑過自己孩子有這厲害的本事,便取張恨水從沒背過的書,用納鞋底的錐子用力扎,扎透半本書,并讓他背誦扎到的書頁。結果才第二天,張恨水就能將那扎了眼的半本書背了出來,令全家人驚訝不已。
1905年,張恨水隨父赴任,開始輾轉各處。有個這個好機會,張恨水的童年不僅對各地風物有了見識,還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他尤其愛讀古典文學,比如《紅樓夢》、《儒林外史》、《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小小年紀,張恨水的腦子里就裝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并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年僅13歲時,張恨水就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1913年,張恨水的父親因病驟然去世。家道中落,十五歲的張恨水只得輟學與母親回到老家潛山。
人生突然的轉折讓張恨水歷經波折,品嘗了人間冷暖。迫于生計,他拿起了手中的筆,輾轉各地報社,以文字編輯和出版為生,業余時間也發表小說和文章。
1914年,張恨水開始用「恨水」這個筆名發表小詩詩文。
之后,張恨水到安徽蕪湖《皖江日報》擔任總編輯,發表了他真正的處女作品——中篇文言小說《紫玉成煙》。
在小說很受歡迎的民國初年,很快,張恨水懸念叢生、人物命運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得到了讀者的青睞。
張恨水一生中有三段婚姻,每娶一個妻子,他都要為對方改個名字。這三段婚姻也代表了他人生中的三種不同境遇。
18歲時,張恨水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青年男子一樣,被家中包辦了一樁婚事。對方叫徐大毛,張覺得這個名字太粗俗,于是,後來給她改名叫徐文淑。
最初張恨水是非常抗拒這門婚事的。結婚前,他要求與女子見了一面,好在女子身材窈窕、容貌姣好。出于孝道,他同意了婚事。
沒成想,新婚之夜,當張恨水揭開蓋頭,他不禁大吃一驚,眼前的妻子根本不是之前那位佳人,而是一個長相粗矮又丑陋的女子。
一切木已成舟,母親含淚向兒子表達了歉意。從那一刻起,這樁被媒人從中作梗而「調包」的婚姻在張恨水的心里就是一場騙局、一個笑話。他一直都沒接受徐文淑的感情。
婚后不久,張恨水毅然決定北上闖蕩。
1923年,經過四年打拼,張恨水終于在京城站穩了腳跟。當時他專為《申報》和《新聞報》撰稿,收入不菲,不僅個人生活有了保障,還可以負擔家中弟妹的教育費用。
此時,張恨水在北平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