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何會在一夜之間滅亡?是因為那個叱咤風云的「闖王」李自成嗎?還是說,清軍的強大勢不可擋?亦或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才是導致明朝覆滅的最關鍵因素?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出生于明朝末年的陜西省。小時候,他曾在寺廟當過小和尚,但後來因為無力償還地主文舉人的債務,而遭到嚴刑拷打,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憤怒的李自成殺死了文舉人,隨后帶著侄兒李過逃往甘肅,成為了一名邊兵。不過,他并沒有就此安分下來,反而因為軍隊發不出餉銀而發動兵變,殺死了當地的縣令和參將。從此,李自成正式踏上了造反的道路。
公元1633年,李自成東渡黃河,投奔了他的舅舅「闖王」高迎祥,成為了一名「闖將」。
幾年后,高迎祥在陜西省周至縣黑河口兵敗,被新任陜西巡撫孫傳庭所殺。
高迎祥手下的殘兵敗將,紛紛投奔了李自成,于是李自成被大家推選為新的「闖王」,帶領大家繼續在四川、陜西一帶征戰。
公元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全部都在四川圍剿農民軍首領張獻忠之際,率兵進入河南,收留了大量的災民,并開倉放糧救濟。這一舉動,無疑大大增加了李自成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公元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建立大順政權,被稱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成為新「順王」。此時,李自成手下的軍隊已經發展到數萬人之多。
在謀士李巖的提議下,李自成適時的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首民歌「迎闖王,不納糧」。
這一政策無疑大大增強了李自成在農民中的影響力,也為他最終攻陷北京奠定了基礎。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帶著大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被逼自縊,明朝滅亡。李自成隨后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
然而,李自成的統治并沒有持續太久。公元1645年正月,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清軍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率領兩路清軍攻破潼關。李自成見敗局已定,便放棄西安,準備退守襄陽。
在清兵的追剿下,李自成的部隊潰不成軍,一路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就在李自成逃到一個小村莊的時候,卻被當地農民誤以為是流氓土匪,被一位農民掄起鋤頭砸到了他的后腦之上,就這樣一代闖王隨即離世,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吳三桂,明朝遼東總兵,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引清軍入關,與李自成展開了一場生死對決。
吳三桂出身于一個世代為明朝效力的軍事世家,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在遼東一帶屢建奇功,深受明朝皇帝的信任,被任命為遼東總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